首頁 > 汽車 > 正文

政策加碼車企跟進 重卡行業能否觸底反彈?

2022-07-06 09:41:12來源: 中國汽車報  

2022年上半年,用“至暗”來形容重卡市場再貼切不過,在經歷了去年以來的“13連降”后,如今的重卡市場依舊“寒意逼人”。

不過,近日,從中央到地方再到車企陸續出臺了促消費、穩增長的政策措施。那么,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重卡行業能否觸底反彈?

政策加碼、車企跟進 市場紅利加速釋放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為了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汽車消費和暢通物流運輸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多項針對重卡行業的利好舉措,為該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

5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六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明確提出,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隨后,國務院國資委在印發的《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要求,中央汽車企業所屬金融子企業要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對2022年6月30日前發放的商用貨車消費貸款,給予6個月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支持。該政策發布后,包括東風公司、一汽解放、福田汽車、上汽紅巖等多家重卡企業相繼跟進,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方案。

疫情期間,國務院、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多部門還發布了多項紓困措施,要求“保供穩鏈”、“打通大動脈和暢通微循環”,為物流運輸市場解憂紓困。

與此同時,在穩經濟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支持汽車消費的政策也陸續出臺,包括北京、深圳、河南、上海等地相繼發布新能源汽車激勵政策,加速推動新能源重卡的推廣應用。其中,河南省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快公共領域綠色替代,到2025年,除應急車輛外,全省公交車、巡游出租汽車以及城市建成區的渣土運輸車、物流車、環衛用車等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車;《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中也明確指出,推動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采購綠色出行服務、置換新能源垃圾車及港口拖車。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最高不超過5萬元/輛的補貼。

此外,在落實現有汽車消費政策基礎上,山東省于近日發布了《促進商用汽車消費若干措施》,計劃發放1.2億元消費券促進商用車消費,對在山東省內購置新能源商用車(二手車除外)并上牌的個人消費者,每輛車最高可申領6000元消費券。隨后,各家商用車企業積極響應,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福田汽車等品牌火速加入補貼大軍,并宣稱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再享廠家補貼。

6月1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發布,其中多條舉措利好重卡行業。在老舊機動車置換新車方面,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合肥市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置換購買國六標準新車的消費者,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隨著國家和地方利好政策的有效引導,以及卡車企業的不斷助力,重卡行業的復蘇或將指日可待。”商用車行業專家說道。

“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救市政策,包括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減少稅收、發放補貼資金等,穩定經濟大盤的目標堅定明確。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為下半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重卡行業營造了良好環境。可以預見,下半年重卡市場將有所好轉。”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李大開表示。

重卡市場的近憂遠慮

利好政策頻出,車企也拿出真金白銀跟進,政企聯動、多管齊下,無疑為重卡市場的回暖帶來一絲希望。

“基于當前的市場形勢,貨車貸款延期等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重卡企業推出的紓困措施,對公路運輸行業來說猶如一場‘及時雨’,不僅有利于緩解運輸從業者的資金壓力,幫助物流企業走出困境,更有利于保證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表示。

江蘇南京重卡經銷商葛義林告訴記者,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的背景下,政府、車企的雙重賦能,可以有效解決運輸行業的痛點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重卡銷量的提升。5月,雖然國內重卡市場依然呈現同比下滑的態勢,但環比已實現11.4%的增長,這也讓業界看到了市場回暖的希望。

不過,有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疫情多點散發、油價高企帶來的影響只是重卡市場的近憂,而市場周期性下行以及需求持續低迷才是整個行業的遠慮。

“不同層面利好政策的相繼釋放,能夠進一步緩解運輸從業者和經銷商的壓力,但卻無法解決重卡市場需求收窄的難題。在經歷過去幾年的高增長后,我國重卡市場供過于求的矛盾日益凸顯。未來,只有經歷一段時間的結構性調整,重卡市場才能重新走出低谷,恢復到相對平穩的狀態。”鐘渭平告訴記者,重卡消費和經濟發展以及物流終端需求緊密關聯,當前不確定因素較多,行業整體信心不足,重卡銷量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快速增長。

對此,河南商丘重卡經銷商楊先生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利好政策固然能緩解用戶的短期壓力,但無法從根本上刺激市場需求。“政策文件發布之后,確實激發了市場活力,但不足以堅定用戶換車的決心。如今,運輸行業車多貨少、運費低迷、貨源不足等情況依然存在。同時,近年來重卡金融行業不斷‘內卷’,降低了入行的門檻,致使運輸行業運力過剩,加之去年以來需求透支及排放標準升級的影響,導致用戶對于購車的觀望情緒不斷加劇。”他說。

專注自我調整是關鍵

當前,我國重卡市場已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存量競爭成為了重卡行業的新常態。

“對重卡企業而言,不可能每次都靠國家幫助來渡過難關。”李大開表示,只有不斷“練內功”,且敢于在關鍵時刻果斷決策,企業才有可能在近幾年的市場低潮和經濟調整期中突出重圍。而靠政策救市是不可持續的。未來幾年將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關鍵階段,也是國家和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和策略的重要時期,企業應把重心放在積極轉型和自我調整上來。

在鐘渭平看來,重卡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屬于正常的行業發展調整周期。這輪調整過程中,整車企業和經銷商將看到包括庫存、銷售、擔保、服務等業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國內卡車行業從產品鏈和供應鏈競爭逐步轉向服務鏈競爭,建立起符合未來業態的經營體系。只有正視問題,并且不斷地自省和修正,才能形成系統性的循環機制,最大程度抵御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個關鍵節點,重卡企業更需持續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品質,豐富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探索可持續的發展路徑,促進行業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某重卡品牌銷售部門負責人表示。(武新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