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營運客車安全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主、被動安全配置應盡快上車

2022-09-29 10:24:12來源:中國汽車報  

如今,隨著人們出行需求的不斷增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如何筑牢交通安全防線、保障人們出行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公共交通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健指出,公路客運是除高鐵和航空之外的重要出行方式,因其便捷靈活的特點,在我國公路運輸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府各部門、協會、運輸企業的不懈努力下,全國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整體穩定趨好,但相比其他行業,公路客運依然是重特大事故的高發領域。

營運客車安全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中國道路交通事故比例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便是在道路交通環境較為惡劣的印度,重大交通事故都鮮有發生。”一位社會專家對記者說道。

近年來,為降低客運車輛事故發生率,減少事故中的人員傷害,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針對道路運輸特點,構建了完善的車輛技術標準和運輸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JT/T 1094-2016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營運車輛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性能要求和測試規程》等標準的實施和修訂,中國客車主被動安全技術要求更加全面。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發布和實施的《中國客車安全評價規程》(C-SCAP),更是填補了國內外客車安全測試評價的空白。

此外,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還共同修訂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對營運客車的運行速度、司機駕駛時長以及連續駕駛時間等方面做出了嚴格要求。如規定客運車輛(9座以上)夜間(22時至次日6時)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日間限速80%;夜間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應不少于20分鐘,長途客運車輛凌晨2時至5時停止運行或實行接駁運輸等。

駕駛人員安全意識亟待提升

雖然客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運營管理規范也在持續完善,但如果駕駛員安全意識不強,仍然會引發交通事故。近年來,由于客車駕駛員超速、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導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如2018年江西贛州“2·20”客車側翻事故,造成11人死亡,20人受傷;2021年包茂高速公路下行重慶方向客車撞擊右側護欄事故,導致2人死亡,38人受傷等,均暴露出客車駕駛員安全意識的薄弱。

根據交通部門的相關統計,疲勞駕駛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10多萬人死亡和傷殘。若駕駛者睡眠不足便上路行駛,事故發生幾率將提升10倍。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很多客車駕駛員都抱著僥幸心理,不顧安全要求疲勞駕駛,這樣極易發生交通事故。由此可見,提升駕駛人員安全意識至關重要。”王健表示。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周煒也認為,只有提升駕駛員的安全意識與提高車輛安全并行推進,才能減少營運客車交通事故的發生。

“有大量數據證明,駕駛員在疲勞狀態下會影響正常開車行為,所以當務之急要加強客運駕駛員的管理和職業培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介紹說,“目前,國內考取運營客車駕駛資格證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問題是,國內還未形成類似歐洲對駕駛員進行能力提升的制度性學習,而且很多涉及車輛運行安全的規定也尚未形成法令,這是很大的弊端,未來這些方面都需要加以改進和完善。”

此外,客運車輛安全事故頻發也暴露出車輛運輸企業在運營管理、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客運企業作為道路客運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是防范道路客運事故的重要一環。客運企業對駕駛員管理松懈,疲勞駕駛、超員超速、站外攬客、不按規定線路行駛、關閉車載衛星定位終端逃避監管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對車輛維護修理不及時,安全例檢流于形式,客車帶病運行,由此引發的事故也不在少數。

在王健看來,保證客運車輛運行安全的前提在于客運企業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從歐美客運企業發展經驗來看,它們正是有了先進的管理、監管制度,才使營運客車的安全系數大幅提升。對中國客運行業來說,國外的客運管理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

主、被動安全配置應盡快上車

近年來,隨著商用車向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發展,帶有智能屬性的主被動安全配置在保障車輛運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已逐步得到行業認可。

周煒表示,由于客運車輛碰撞類事故多發,因此加裝AEBS已成為保障車輛運行安全最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相關機構研究表明,AEBS可減少38%的追尾事故,是解決客運車輛安全問題最現實、最優的技術選擇。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智能網聯中心主任戴一凡指出,營運車輛承擔著艱巨的運輸任務,運營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且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因此,這類車輛有著更為迫切的安全性能提升需求。而推廣應用ADAS系統,能夠為車輛帶來安全方面的助力。

王健也認為,主被動安全配置在營運客車中必不可少,它可以最大程度減輕駕駛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行車安全。比如因偏離車道而引發的碰撞事故,可通過LDW+FCW系統來進行規避。同時,隨著智能網聯設備的普及,也將為客運車輛安全保障帶來巨大助力。

當下,已有越來越多的營運客車開始加裝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來應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這也逐漸成為客運領域的重要發力點。

“雖然配裝主被動安全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但想要真正筑牢道路安全防線,還需道路單位、運營單位、駕駛員及乘坐人員共同努力,提高安全意識,這樣才能大幅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鐘渭平說道。

此外,物流行業專家孔震還提醒道,主被動安全配置的普及,對于客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但需要注意的是,相關配置的持續升級,也會給運營企業增加較大負擔。因此,在產品更新換代、技術不斷演進的過程中,還應關注運營者的訴求,尋求安全與成本控制的平衡至關重要。(張雅慧)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