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南京冬季供暖模式多元化 政府補貼集中供暖400多戶居民

2021-12-08 15:53:38來源:金陵晚報   

12月7日,南京正式宣布入冬,而我市江北已有個別小區實現了令無數南方人羨慕的“集中供暖”。南京能否像北方城市一樣推廣“集中供暖”?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雖然目前南京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集中供暖方式,但近年來,南京恒溫小區、企業生活區集中供暖、光伏住宅等多元化的供暖方式,一直沒有停下嘗試的腳步。

政府補貼,集中供暖400多戶居民

王賢華住在江北的迎江雅居,去年她家第一次享受到了“集中供暖”的待遇。“以前家里有兩臺空調,冷的時候開一下,不是太冷就用熱水袋。”她說,去年聽說小區要推集中供暖,而且政府還有補貼,就主動要求安裝。如今她家客廳、臥室、衛生間里都安裝了暖氣片,先期交了1萬多元的設備安裝費,用氣費一個供暖季(3個月)每平方米不到30元。因為前3年政府補助一半,8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個采暖季自己實際只掏1000多元,平均每月不到400元。“雖然比空調用起來貴點,但是它能覆蓋到每個房間,穿著單衣在家里隨便走,這一點非常好!”王賢華開心地說,前陣子供暖已經開始,由于南京還未入冬,她只在早晚開一下。

除了迎江雅居小區,南京中燃公司在江北還陸續推出了多個集中供暖小區。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迎江雅居小區屬于分布式集中供暖,采用燃氣空氣源熱泵進行加熱,不需要大拆大建布點大型熱源站,直接架設在小區停車位上方的鋼架上,再從管道將熱氣輸送至每個用戶家中,居民家中只需安裝暖氣片即可。目前迎江雅居小區已有400多戶居民采用集中供暖。

中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區業主自愿申請達到10%以上,就具備建設條件。安裝費用為每平方米220元(目前為200元優惠期),每月燃氣采暖費10元/平方米,3個月的暖氣供應費用是3000元。目前保障房小區采取的是政府補貼方式,商品房小區則采用市場價。

南京天然氣已進入冬季保供階段,在小區推廣集中供暖,是否會造成氣源緊張?對此,中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冬季保供的原則是民生優先,企業每年也在加大上游氣源采購,居民不用擔心。除了天然氣,公司也會采用其他方式推廣“集中供暖”模式。

專家:南京采暖不宜照搬北方模式

迎江雅居的集中供暖令不少市民羨慕、激動,很多網友呼吁效仿。南京應不應該在更多小區推廣“集中供暖”?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院龔延風教授有自己的看法。

龔教授曾主持和參加編制《江蘇省民用建筑熱環境與節能設計標準》《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江蘇省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規程》等眾多省級標準。在建筑供暖問題上,他一直堅持“提升室內供暖效果和綠色節能并重”的觀點。

“一些地方推廣恒溫房、集中供暖房,這反映了人們對居住品質有了更高要求。”龔延風表示,但在“雙碳”背景下,南京不需要按照北方模式推廣城市“集中供暖”,而是應以分室、分戶的分散式、分布式供暖為主。而且利用綠色清潔能源是供暖的大趨勢,采用化石能源直接供暖并不是發展方向。在減碳的要求下,燃氣的消耗不應快速增長。

據他介紹,推進建筑節能可兼顧供暖提效與節能并舉,這是南京市提高居住建筑供暖效果的前提條件。早期建筑節能標準不高,密封性、保溫性不夠,居住人的體感不舒適。在這樣的建筑里采暖,同樣的室溫需要消耗的能源更多,供暖效果也不好。比照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近二三十年來,南京新建建筑的節能率正不斷從50%、65%提高到“十四五”的75%標準。建筑性能升級迭代,將大大提高居住舒適度,降低對能源的需求。對于老住宅、既有老舊公共建筑,為提高供暖效果也需要開展節能改造。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宏也認為,從目前的研究看,更支持分布式、個性化供暖。他表示,南京可依托山水和地熱資源、陽光資源作為采暖的渠道,每個片區可以依托的資源不同,供暖的形式也要因地制宜。此外,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建造材料的碳排放占了60%,只有選擇低碳材料,讓建筑綠色品質更高、居住更舒適,才能降低能源消耗,發揮可再生能源供暖的優勢。

南京冬季供暖模式日趨多元化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事實上,小區集中供暖在南京并非稀罕事。揚子石化依托下屬企業生產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多年來一直在為生活區居民集中供暖,而且費用相對較低。河西某科技住宅,除去物業費外,熱水和用能費每平方米為8元,一個采暖季,100平方米房子取暖費差不多近3000元。還有近年來涌現的恒溫恒濕住宅、中央空調住宅等高檔商品房,也都采用地源熱泵等形式集中提供冬暖夏涼服務。

隨著綠色建筑的發展,更大規模的區域供暖模式也在出現。江北新區江水源泵站、南部新城秦淮水源泵站,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設數十公里管道,輸送至核心區內的公共建筑和住宅。目前,江北新區江水源泵站已率先在新區市民中心、服貿大廈應用,提取江水能量,提供冬暖夏涼的空調服務。揚子國投江北公用新能源公司經理馬林介紹,江水源“空調”可為新區公建、住宅集中提供能源服務,讓建筑更節能。隨著核心區的開發,江水源泵站服務將逐步擴大,到2030年預計可減少碳排放3.8萬噸。

此外,今年9月,南京鼓樓區、浦口區等4區入選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試點推開后,居民小區、醫院、學校等將優先使用光伏發電,多余電量并入電網。在這種供能模式下,即使不采用集中供暖,居民仍可實現低成本、綠色的個性化采暖需求。江寧一小區結合地源熱泵和屋頂光伏發電,既實現了家家供暖,還大大節省了電費。

(何鋼)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