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打造氫能技術優勢 2022氫能重卡生態大會在張家港召開

2022-08-23 09:06:57來源:江蘇經濟報   

8月15日至16日,2022氫能重卡生態大會在張家港市舉行,江蘇華昌集團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此次盛會。本次氫能大會圍繞氫能實踐、氫能物流重卡運用等方面進行交流,匯集了來自國內氫能領域的各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共同推進氫能生態產業發展。

氫能發展前景廣闊

傳統能源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能源需求,綠色能源替代成為如今能源產業的主流。在本次大會上,氫能產業界人士就氫能源發展的前景與優勢進行了探討。

“氫能源作為能效好、零排放的清潔能源,一定會成為能源的主要體系部分。”大會上,國際采購與供應聯盟亞太區主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深刻分析了當今世界的能源結構問題。他表示,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續性已經凸顯,全球環境因無序的碳排放日益惡化,發展氫能產業箭在弦上,也有助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他還認為,氫能在未來30年應該占我國未來能源消耗結構的20%,而如今還不到1%,所以我國氫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氫氣不含碳,且能源密度高,是比較好的能源載體。”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李凱從氫氣的基本性質出發,分析了其作為能源的優越性。他認為,氫氣不管是作為能源還是化工原料,其最終的產物都是水,氫能是和平的能源。與會的其他專家與學者對此紛紛表達了認同,“綠色、低碳、環保已經成為氫能的標簽。”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趙方寬則認為,氫能源電池相較于化學鋰電池,其優勢更加突出。從重量上看,每100KWH就相差10倍,氫能源電池更加輕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衣寶廉從安全性、舒適性兩個角度分析了氫能源電池的優勢,他表示,氫能原電池中,電堆與氫罐是分開的,電堆不會產生爆炸和燃燒,提高了發動機的安全性。在極寒條件下,氫能源電池續航里程不打折扣,廢熱可為車供暖。氫能源電池車的續航里程、加氫時間和駕駛舒適性均可與燃油車媲美。

打造氫能技術優勢

氫能源產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產業,利用氫能、發展氫能,需要打造一條完備的氫能全產業鏈。“氫能產業鏈非常長,從氫氣的制取,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制氫,還是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制氫,到儲存和運輸,以及加氫氣化應用,不管是交通領域的應用,還是在發電和其他工業領域的應用,整個產業鏈發展涉及的技術門類非常多,各種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發展。”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對氫能產業鏈的前景有著清晰的認知與充足的信心。

氫能產業鏈的建設固然未來收益可觀,但每一環節都存在著不少難題與挑戰。江蘇華昌(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波表示,近些年來,華昌集團迎難而上,在氫能源產業鏈技術攻關中,與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合作。2018年4月,華昌化工和電子科大共同成立華昌電子科大研究院,投入了大量科研資金,吸引國內外相關技術骨干,推動氫能源電池產業鏈發展,成功培養出一批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研制出兩代效能優良的氫能源發動機,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國外設備壟斷的局面。他透露,華昌集團在進行氫能源電池、發動機研發的同時,還研發了配套的氫氣充裝站和加氫站等多項相關技術。“華昌科技研究院現擁有發明專利15項,未來三年內計劃突破50項,實實在在地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氫能技術優勢。”

“世界前沿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氫燃料電池核心發動機,圍繞著發動機,從研發、實驗、試制、生產準備、制造樣機到一線裝出總成的發動機,以及開發、制造檢測設備全產業鏈,這在國內除了華昌集團之外我想還沒有第二家。”趙方寬對江蘇華昌集團的科研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氫能產業加速落地

氫能源產業的加速落地,離不開各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政策的推動之下,誕生了一批批氫能源產業中的“小巨人”企業。

張家港市副市長翁羽人表示,張家港市政府積極響應中央政策,近年來不斷拓展產業規模,完善措施,加快示范應用,出臺了加氫站建設、氫燃料電池車推廣、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包括制氫、儲氫、運氫以及氫燃料電池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擁有華昌化工、國富氫能、中車氫能等30多家涉氫企業。去年,全市氫能相關企業的產值達到了140多億元。

以華昌集團為例,在高校雄厚科研實力的支持下,集團打造出了氫能產業中的拳頭產品——氫能重卡,正式進入重卡“氫”時代。2022年7月,華昌化工控股子公司華昌能源首批(10臺)氫燃料電池重卡完成交付。為保障華昌氫能重卡的穩定運行,依托華昌化工年產20余萬噸氫氣的氣源優勢,華昌化工本部還建成眾多加氫站,為氫能電池車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政策的連續性有助于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有助于產業健康生態的加速形成。趙方寬建議,政府與行業可以圍繞氫能源汽車產業鏈,建立相應合作組織,對加氫站、氫燃料電池的協同發展進行產業規劃。他還表示,政府不妨促進產業示范,總結復制和推廣張家港經驗,圍繞煤化工制氫和光伏制氫,加儲氫和氫氣站的建設,加快推動氫能應用一體化示范項目落地。(蔡 逸 潘一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