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中介抽成高達70% 水滴籌再惹爭議

2022-08-26 08:47:42來源:城市金融報  

“水滴籌”再次沖上熱搜。

近期關于水滴籌中介抽成高達70%的消息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此前有媒體曝出水滴籌大病籌款鏈接存灰色鏈條,背后籌款中介抽成30%-70%。8月21日,水滴籌發布公開聲明稱,所謂的籌款中介是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任何高于籌款額3.6%的費用都不是平臺收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場風波引發的爭議對平臺的口碑造成了負面影響。

那么,水滴籌到底觸到了用戶哪些“觸角”?為何頻頻“翻車”?

水滴籌再惹爭議

成立于2016年的水滴籌,從成立之初便采取“0手續費”模式并以此獲取大量用戶。今年4月,水滴籌發布聲明稱,自4月7日起,水滴籌向籌款人收取提現金額3%的平臺服務費,引發網友對其“披著公益外衣,把慈善當生意”的質疑。

對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水滴籌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一事,水滴籌發布的聲明稱,所謂的籌款中介是由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為籌款人提供不正當籌款方式的服務。籌款中介收取30%-70%的費用,侵害了籌款人、捐款人的權益,已構成違法行為。

此后,水滴籌CEO沈鵬轉發了該聲明,并表示,“水滴籌成立來由公司的其他業務利潤持續補貼水滴籌運營近6年,直到今年試運行向籌款用戶收取3%的服務費并收費到5000元封頂。這么做是為了能夠持續的服務更多有困難的家庭,不是為賺錢。我們對誤導籌款者多收費的黑中介行為是堅決抵制和打擊的態度!”

針對“灰產”問題,水滴籌曾于8月17日舉行了媒體溝通會,并首次披露了打擊惡意推廣的相關數據:目前已累計管控惡意推廣案例800余起,管控惡意推廣的用戶賬號600多個。水滴籌風控監察負責人郭南洋分析,惡意推廣的籌款項目減少了,但是操作惡意推廣的機構和個人還在,不排除未來可能產生其他變種,打擊大病籌款行業灰色鏈條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水滴籌將持續完善平臺規則和風控體系。對于違法行為將向公安機關報案,配合警方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

平臺翻車并非首次

網絡眾籌平臺不是第一次“出事”。此前,相關平臺憑借“講故事”甚至“編故事”來吸引人氣的籌款方式,飽受爭議;雇傭大批地推人員冒充“志愿者”,在醫院以不實身份博取患者同理心籌款的行為,涉嫌違法違規。至于水滴籌、輕松籌推廣人員在醫院起肢體沖突的事件,更是讓公眾大跌眼鏡。

這一切可能都和網絡眾籌平臺維系運營的方式方法有關:首先是信息流變現,吸引生活、保險等相關產品入駐平臺;其次是引導用戶加入“資金池”,憑借平臺現金流獲得孳息。可見,平臺上的用戶和案例越多,才能更好地運營下去。換言之,網絡眾籌平臺也有盈利的硬性要求。

盡管“抽成70%”并非水滴籌所為,但還是再次嚴重破壞了公眾對網絡眾籌平臺的印象。“都變味了”“都是為了利益”“再也不給他們捐款了”,很多曾通過水滴籌捐助過善款的網友的失望之情,是一目了然的。

這也就回到了公眾一直非常關心的問題:網絡眾籌平臺,到底是在做生意還是在做公益?

從法律層面上來說,水滴籌、輕松籌等平臺并非慈善法中所規定的慈善組織,是商業屬性的互聯網平臺。不過,不能據此否認相關平臺在公益事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可以放大求助者的聲音,專業的操作也可以為求助者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總之,網絡眾籌平臺確實能為很多人雪中送炭。

問題的關鍵在于,網絡眾籌平臺不能一邊在對外宣傳時強調自身的公益屬性,一邊在實際操作中忘卻自身的公益目的。既然是做生意,就必須讓相關慈善籌款活動透明化、規范化,遵循最基本的商業原則。平臺從中取得的利益應該是光明正大的、經得起外界審視的,而求助者得到的幫助也必須是不打折扣、實實在在的。

專家:輿論對平臺詬病久矣

相關法律禁止個人發起公開募捐,但不禁止個人求助,這是因為我國有扶危濟困的文化傳統,為真正有需要者保留一條尋求救濟的渠道,這是網絡互助平臺生存下來的法律土壤。

澎湃新聞評論員表示,目前,輿論對網絡互助平臺的詬病,主要有三:一是誠信問題,求助者往往夸大病情或者隱瞞病人家庭資產情況以及家庭關系密切者的實際收入水平,利用失真信息博取同情。二是平臺提成問題,這一點屢次被提及,籌款是依靠公眾的同情心和慈善心,如果平臺靠此收取不菲的提成,那相當于利用了公眾愛心中飽私囊。三是籌款額度和去向問題,所籌款項是否和需求相匹配,是否做到了專人專用以及用到了實處。

對于第一點,有些求助者會上傳病歷本、病情照片、醫生或家屬的證詞,以此來通過審核和增信,但是對于家庭實際收入狀況,籌款平臺并沒有能力核實,導致一些家庭收入或者財產相當不錯的家庭,也向網絡尋求救助。這一方面欺騙了公眾,另一方面可能讓真正有需求的人被耽誤治療。

第二點提成問題一直很敏感,近日有媒體曝出大病籌款鏈接存灰色鏈條,背后籌款中介抽成30%~70%,將募集善款中的大部分交給募捐平臺,這種做法顯然很不合理。不少平臺一直沒有籌款提成,水滴籌今年才開始提成3%。有提成其實是好事情,費用收到明處,3%的提成并不算多,慈善組織募集資金中的一部分也用來當做中間費用,畢竟平臺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了大量資本。

第三點也是監管難點,此前屢次有媒體報道公眾募集給病患者的慈善資金被挪用,網絡互助平臺也很難杜絕此種情況存在。

網絡互助平臺為病患募集資金,既做著慈善工作,但同時又是商業組織,兩者之間有所矛盾,所以經常會有輿論將這些平臺賺錢當做攻擊的靶子。但無論什么樣的慈善事業,都需要消耗資金,慈善基金募集的一部分資金,也用來維護日常運營。如果能用商業的方式,低成本地完成慈善事業,幫助救助對象,不失為一項創舉。公眾應該對此抱有一定的寬容,但平臺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要及早予以規范。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