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啤酒行業戰事不休,華潤青島圍攻百威,精釀賽道擠滿“撈金客”

2023-09-01 06:12:31來源:ZAKER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王言

在高端化戰略的刺激下,青島啤酒(600600.SH)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根據 8 月 27 日披露的半年報,2023 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實現營收 215.92 億元,同比增長 12.03%;凈利潤 34.26 億元,同比增長 20.11%。


(資料圖)

隨著青島啤酒最新財報出爐,國內主要啤酒上市公司 2023 年半年報基本發布完畢。整體而言,得益于消費復蘇,大多數國內啤酒企業業績 " 回血 " 明顯。

其中,華潤啤酒(00291.HK)在營收和凈利潤規模上力壓青島啤酒,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啤酒企業。今年上半年,華潤啤酒實現營收 238.71 億元,同比增長 13.6%;實現凈利潤 46.49 億元,同比增長 22.3%。

原本陷在業績增長泥潭的燕京啤酒(000729.SZ)也開始爆發,上半年實現營收 76.25 億元,同比增長 10.38%,凈利潤 5.14 億元,同比增長 46.57%。

相比國內啤酒企業的強勢復蘇,外資啤酒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卻開始略顯乏力。2023 年上半年,百威亞太(01876.HK)、嘉士伯兩大巨頭均遭遇增長瓶頸。

外資品牌現頹勢

昔日中國高端啤酒 " 一哥 " 百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威亞太實現收入 36.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凈利潤約 5.75 億美元,同比下滑約 8%。

百威亞太解釋稱,今年上半年利潤下滑,源于韓國市場的拖累,由于高基數和消費稅上調導致該市場每百升收入下降,商業投資增加和商品成本上漲導致盈利受影響。

具體到中國市場,2023 年上半年,百威亞太實現收入及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同比增長 15.4% 和 17.2%,銷量同比增長 9.4%,噸酒價同比增加 5.5%。百威亞太表示,今年 2 月起,中國在全渠道、各級城市銷量均顯示強勁復蘇。得益于中國市場的強勁復蘇及印度業務增長,百威亞太上半年總銷量增加 9.4% 至 49.5 億升,每百升收入增加 4.2%。

與此同時,百威亞太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樂觀,自 2019 年上市以來,其市值已縮水超過 1000 億港元。

在中國市場,百威亞太主打高端產品,渠道布局不太平衡。酒業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時代財經,百威的傳統優勢在于夜場和餐飲大店等渠道,在這類場景,其直供模式有著不小的優勢,但百威的分銷網絡較為薄弱,缺乏深度和廣度,而這恰恰是國產啤酒的優勢所在。

在 8 月 3 日的電話業績會上,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楊克稱,盡管百威亞太一些品牌已經頗具規模,但在全面分銷方面仍然相對落后。目前百威品牌在中國的分銷率低于 35%,超高端品牌分銷率不到 10%。

在啤酒銷售渠道愈發重要的當下,僅僅憑借一二線城市和部分渠道的運營,很難讓百威亞太將品牌勢能轉化為銷量。

另一外資巨頭嘉士伯中國的營收僅錄得個位數增長。2023 年上半年,嘉士伯在中國的上市平臺重慶啤酒(600132.SH)實現營收 85.05 億元,同比增長 7.17%,實現凈利潤 8.65 億元,同比增長 18.89%。

除了將烏蘇等優質品牌注入重慶啤酒,推動后者上市之外,近年來,嘉士伯還與蘭州黃河(000929.SZ)、西藏發展、鈺鑫實業合作,并入了黃河、拉薩、山城等多個啤酒品牌,但均收效甚微。

跨界尋找新增長點

除了聚焦高端化,啤酒企業也在尋找新增長點,加碼跨界。在這其中,華潤啤酒無疑是最積極的一家。

2022 年,華潤啤酒加速進軍白酒領域,通過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華潤酒業,以 123 億元收購貴州金沙酒業 55.19% 的股權。

不過目前,華潤啤酒 " 啤 + 白 " 經營模式的優勢尚未顯現。2023 年上半年,華潤啤酒的白酒業務首次并表,營收為 9.77 億元,對銷分部間之交易為 7.98 億元。同期,白酒業務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為 0.71 億元,如剔除因收購貴州金沙所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白酒業務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為 3.95 億元。

另據華潤啤酒此前的公告,2019-2021 年,金沙酒業分別實現營收 8.78 億元、17.67 億元、36.41 億元;稅后利潤分別為 1.56 億元、6.15 億元、13.15 億元。2022 年上半年,金沙酒業營收為 20.01 億元,稅后純利潤為 6.7 億元。2023 年上半年,金沙酒業業績大幅下滑。

肖竹青認為,中國酒業渠道庫存如堰塞湖,導致如今白酒新品鋪貨難度加大,此外,華潤啤酒缺乏高端白酒運營人才和市場經驗,其營銷平價啤酒的龐大銷售團隊和營銷網絡僅在平價口糧白酒品類上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優勢。

今年以來,啤酒企業紛紛加碼新興渠道建設,比如跨界餐飲行業,尋求更貼近消費者的場景。其中,青島啤酒推出精釀啤酒花園和 TSINGTAO1903 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新的啤酒消費場所;華潤啤酒在半年報中表示,其 Joy Brew 酒館深圳店已于上半年開始試營業,公司將于下半年進一步優化小酒館的定位,產品及經營的整體策略,推動該業態在其他城市落地。

重慶啤酒與餐飲渠道合作的餐飲到家服務也有了明顯進展。其表示,經過去年的市場測試,公司針對零售終端開發的嘉銷寶(小店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開始正式拓展,上半年已經拓展超過一萬家售點。

搶灘精釀

如今的啤酒行業,已不再是消費者 " 踩箱喝著綠棒子 " 的單調場景,精釀、鮮啤開始冒頭,啤酒市場有了新故事。

據灼鼎咨詢《2023 年精釀啤酒行業研究報告》,2022 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為 14.3 億升,預計 2025 年可達 23 億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7%。

在這一風口下,啤酒大廠開始爭相布局。今年上半年,青島啤酒推出 1 升精品原漿、1 升水晶純生高端生鮮產品;重慶啤酒在收購國內老牌精釀品牌京 A 后,今年上半年持續開店,目前已在北京開了 7 家;今年 6 月,燕京啤酒透露其在北京、廣西兩大精釀啤酒生產基地已完成布局。

另一方面,熊貓精釀、高大師、優布勞大躍等一批垂直精釀品牌開始引起消費者關注,泰山原漿啤酒、鯨都鮮釀等品牌逐漸嶄露頭角。

除了傳統品牌外,一些餐飲、零售品牌也開始以貼牌等供應鏈模式切入啤酒賽道,包括精釀啤酒這一尚處在爆發期的品類。

小酒館龍頭海倫司(09869.HK)在登陸港股后,開始借助供應鏈基礎推出自有品牌,并在其數百家門店中銷售。今年上半年,海倫斯自有酒品牌實現毛收入 3.18 億元。

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早在 2018 年試水精釀啤酒,今年 5-7 月,其精釀啤酒銷售額同比增長 196%;;海底撈也成立了啤酒研發團隊,其自有品牌啤酒的配方和工藝均由該團隊研發,但依靠的是 OEM 模式。海底撈精釀啤酒的月銷量在 2021 年就已超過百萬。

這背后,與精釀啤酒的高利潤有關。一位深圳的精釀啤酒商家告訴時代財經,普通瓶裝和罐裝啤酒的毛利率在 30%~40% 之間,精釀啤酒的毛利率往往超過 60%,部分高端品牌能超過 80%。海倫司半年報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今年上半年,其自有酒產品的毛利率接近 80%。

但需要指出的是,精釀啤酒的高毛利是建立在供應鏈和渠道基礎上的,中小玩家很難與頭部品牌比拼。《2022 中國精釀酒吧白皮書》顯示,僅有 2.5% 的精釀酒吧有 " 可觀利潤 ",77% 的精釀酒吧 " 勉強維持 ",20% 的精釀酒吧 " 還在貼錢 ",8% 的人打算關店或減少規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