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 下半年持續向好有支撐

2020-07-17 08:15:26來源:中國網  

同比增長3.2%,這是二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之后,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僅用了一個季度就實現了增速由負轉正,彰顯了強大韌性和活力。

展望下半年,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逆周期調節政策持續發力,經濟有望保持恢復態勢,預計下半年增速將顯著快于上半年。

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 經濟運行穩步復蘇

如果說一季度是中國經濟在疫情陰霾籠罩下的“至暗時刻”,二季度就是撥云見日、曙光初現。

昨日(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經濟“半年報”: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后升,在經歷了一季度同比下滑6.8%之后,二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3.2%的好成績。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3.2%這一增速略超市場預期。總體上看,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二季度國內經濟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展現出我國經濟較強的韌性和恢復能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二季度中國經濟重返擴張區域,好于預期。中國率先復蘇提振全球信心,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通暢及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打基礎。

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重返擴張主要是因為國內在短時間內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并且各部門協同推出政策“組合拳”,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內需政策效果釋放,疊加海外主要經濟體先后解封復產,國內供、需兩端經濟活動逐步加快,至6月國內多數行業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不少行業表現好于疫情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升,經濟運行穩步復蘇。從季度看,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

從月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兩個月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四個月降幅收窄,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另外,經濟穩步復蘇也帶動了就業狀況改善。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夠在短時間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綜合施策的效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

經濟持續恢復有支撐 預計下半年增速將顯著快于上半年

上半年中國經濟克服了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逐步復蘇,但二季度的回升仍屬于恢復性增長。當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擴散,世界經濟經貿重啟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下半年能否延續復蘇向好態勢?

劉愛華表示,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第一,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多指標在3月份以來都出現了明顯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種運行態勢表明,總體上疫情的沖擊是可控的。而且中國經濟自我調整能力比較強。我國擁有完善的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優勢,這些優勢在下階段仍然會有效應對疫情沖擊。

第二,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為經濟回升繼續提供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堵點、難點;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這些新產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

第三,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上半年,為應對疫情沖擊,我國采取了財稅、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這些政策目前已經見到成效。這為下半年更好地應對疫情沖擊積累了經驗,同時進一步堅定了信心。

溫彬表示,隨著疫情防控趨勢逐漸向好,各項逆周期調控政策持續發力,經濟有望保持恢復態勢,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速有望轉正,全年經濟實現小幅正增長。

同時溫彬強調,下階段,提振有效需求是促進經濟進一步恢復的關鍵。要促進消費加快恢復,提升不同層次消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大定向發放消費券、補貼等力度提升基本消費,促進汽車、家電等改善型消費,大力發展網上消費等新模式,彌補線下消費缺口。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隨著需求逐漸改善,經濟增長動能正在恢復,全年經濟增長前低后高態勢已經明確。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將顯著快于上半年。

關鍵詞: 二季度增速轉正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