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IPO規模創新高 手把手教你“打新” 投資者如何參與打新股?

2020-08-09 10:46:31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新股格外多,讓參與“打新股”的大軍規模增加不少。今年前7個月,A股IPO規模與數量在全球市場“稱雄”。截至7月31日,A股IPO數量達169家,距離去年全年203家僅差34家;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為2396.35億元,與去年全年差100多億元。在今年IPO企業中,采用注冊制發行的83家科創板IPO企業格外受關注,投資者如何參與打新股?

打新股,即參與新股申購。在新股發行核準制時代,由于新股市盈率被人為限制在某一區間,加上新股自身稀缺性、一二級市場價差、市場認購踴躍等因素,幾乎每只新股發行上市后,均能取得不錯上漲收益。然而在新股發行注冊制時代,市場化定價成為最大特征之一。從前的“無風險”打新股收益還存在嗎?

實施發行注冊制的科創板正式開市以來,可觀的打新收益吸引了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Wind資訊統計顯示,1月份至5月份,科創板網下打新收益352億元,是A股其他板塊之和的4倍。不過,科創板發行節奏放緩導致打新收益下降。

開源證券分析師孫金鉅認為,從近期科創板打新情況看,市場定價趨于理性,疊加中簽率下降后籌碼更加分散,推動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從2019年平均123%提高至2020年的175%。在科創板充分博弈的環境下,雖然報價難度加大,但首日漲幅提高,增厚了單只新股打新收益。借鑒科創板經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打新收益有望顯著提升。

科創板與主板創業板打新,總體策略基本趨同,相同點有三方面:一是打新資格相同。需要投資者同樣具備證券賬戶,而且市值20個交易日滿1萬元以上;二是申購單位相同,科創板申購一簽是500股,創業板也是;三是打新方式趨同,科創板、主板的打新申購都是自主申購。

但有幾方面投資者必須注意:一是在科創板打新股,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限制,5個交易日后,漲跌停幅度是20%,風險比主板打新大很多;二是科創板采用注冊制,新股一旦業績不佳或涉嫌欺詐等,可能被嚴格退市,投資者可能會面臨退市風險;三是科創板投資“門檻”不低,打新股要有開通科創板的股票賬戶,資格是“前20個交易日,每日市值50萬元以上,且有2年證券交易經驗”。此外,科創板打新與主板創業板打新一樣,需要投資者在打新股之前有持倉股票,最低1萬元,預計中簽率為萬分之六。

普通投資者該如何參加科創板打新?投投科技旗下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介紹,考慮到大部分散戶沒有達到科創板50萬元投資門檻,市場推出了科創板戰略配售基金,散戶可以通過參與這些基金間接打新。如果說戰略配售是大額團購,打新股更像是小額零售。通常,參與戰略配售買到的量較大,但也有一定鎖定期;通過打新獲得的股票,在開盤后就可以賣出。

注冊制下參與打新股并非沒有風險。孫金鉅提醒投資者,機構參與度大幅提高直接將平均申購倍數大幅推升;網下詢價中簽率持續下降。從市盈率看,科創板新股發行市盈率普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對投資者來說,科創板“高市盈率”是專業投資市場的現象之一,只有具有專業風險管理能力、風險定價能力及具有較高風險承載能力的投資者才能有效駕馭這個市場。

對于科創板打新股后市趨勢,東吳證券的王楊認為,結合打新資金風險偏好,科創板打新資金或傾向于在上市首日賣出,這點已被傳統新股與科創板首批公司所驗證。預計科創板后續批次新股上市后的溢價率,與前期新股相比將大概率明顯回落;預計科創板后續批次新股上市后的短期表現,與大盤波動呈較強相關性。

關鍵詞: IPO規模創新高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