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國有企業發揮推動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注冊制下63家國企申報上市

2020-12-15 09:22:35來源:證券日報?  

“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在推動科技創新上的引領作用,持續強健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近日表示。

事實上,自《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后,《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四季度以來國資委領導赴央企的數次調研走訪,還是國資委領導在多個場合的重要講話,“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最高頻詞匯。

譬如,日前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應邀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20年秋季學期中青班學員作專題報告時表示,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切實加大基礎研發力度,超前謀劃搶占制高點,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強勁動能。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體經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根基,而科技創新又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頂梁柱、社會穩定壓艙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代表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致性;同時,也與國有企業著眼國家戰略需求、促進科技引領實業、助力產業升級發展、推動經濟與科技的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歷史重任具有一致性。所以,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上的引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企業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輪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的本質,就是要讓企業生產要素回歸其基本的經濟屬性,實現企業市場化主體地位平等,資本權責關系清晰,歸屬和生產要素匹配得當,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強化國企自主創新能力和價值創新能力,重點改革方向和路徑就是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通過充分對接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和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吸引和留用核心技術人才,拓展企業和人員的發展空間,最大化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

伴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扎實推進,國有企業通過“充分對接市場”謀劃改革縱深推進。

《證券日報》記者結合上交所、深交所披露的數據不完全統計,自科創板、創業板實施注冊制改革以來,共有63家國有企業在滬深交易所積極申報上市。從企業類別上看,包括28家央企國資控股企業、17家省屬國資控股企業、14家地市國資控股企業以及4家其他國有企業。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看來,國有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可以加快推動產學研合作機制形成和平臺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應用,多方位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從而促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與此同時,科技創新資源的多方位集聚,以及更快捷有效的創新成果商業化和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的建設,無疑也將更有效激發創新活力。

李紅娟預計,隨著未來國有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體量的持續擴大,國資國企創新要素對接資本市場的深度、廣度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也將進一步彰顯。(杜雨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