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電信業務邁入存量競爭期 運營商新賽道尋增長點

2020-12-17 11:05:29來源:北京商報  

成本支出緊縮、傳統業務低迷、用戶增長乏力……今年對于國內電信運營商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面對一系列業績壓力,運營商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抱團取暖,加快5G網絡建設。不過,建設5G網絡只是手段,運營商們的目的是探索落地新的業務模式,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邁入存量競爭期

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股東應占利潤為558億元,同比下降0.5%;中國電信股東應占利潤為139.49億元,同比增長0.3%;中國聯通股東應占盈利為76億元,同比增長10.1%。

雖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利潤維持增長,但這背后更多是緊縮開支的努力。中國聯通在財報中表示,上半年公司總體營銷費用(特別是用戶發展成本)下降,推動盈利能力提升。中國電信也在財報中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續壓降渠道費用、固網終端等成本。

從實際的業務層面看,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傳統移動通信業務的表現均不樂觀。其中,中國移動語音收入同比下降15.39%,短彩信收入同比下降9.88%,無線上網收入同比僅增長3.2%,增幅遠低于去年同期;中國電信語音收入同比下降11.58%,互聯網收入僅同比增長4.3%;中國聯通語音收入同比下降15.5%。

進入下半年,情況依然沒有好轉。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三大運營商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7451億元,同比下降0.5%,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5.8%。

針對三大運營商三季度移動通信業務的收入狀況,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移動通信業務表現不佳背后是用戶增長的乏力。根據三大運營商的月度運營數據,上半年,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凈流失353萬戶,中國聯通的移動用戶凈流失894.7萬戶,僅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實現了凈增長。

在此背景下,三大運營商在用戶規模上的排名逐漸穩定。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移動移動用戶總數為9.46億戶,位列行業第一;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總數為3.49億戶,位列行業第二;中國聯通移動用戶總數為3.09億戶,位列行業第三。

“2+2”格局形成

在傳統移動業務低迷以及用戶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布局5G成為運營商們最重要的戰略任務。對于各大運營商而言,5G既能帶來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也是一次重塑行業格局的機會。4G時代,憑借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營收體量,中國移動一直穩坐行業霸主地位。

進入5G時代,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選擇合作共建5G網絡,抱團抗衡中國移動。去年8月,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透露,在五年的5G建設周期中,共建共享將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各節省2000億元的資本開支。在上半年財報中,中國聯通表示,公司落實了5G網絡共建共享,實現資源節約;上半年資本開支得到有效控制。

與此相對,中國移動正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上半年,中國移動營運支出為3307.45億元,同比增加10.73億元。其中,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達到1087億元,同比增加10.87%,成為營運支出攀升的主要原因。

對于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的增長,中國移動在財報中表示,這是因為5G網絡、數據中心規模擴大,電費增長較快。此前,有專家預測,5G網絡要達到4G網絡的覆蓋水平,電費支出將超過2000億元。在5G網絡中,基站又是耗電大戶,大約占據5G網絡總能耗的80%。

在成本壓力下,中國移動也選擇引入外援。今年5月,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訂立5G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協議。由此,中國5G正式形成“2+2”的競爭格局。根據協議,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將聯合確定網絡建設計劃,以1:1比例共同投資建設700MHz 5G無線網絡,共同所有并有權使用700MHz 5G無線網絡資產。

作為移動通信市場的后入局者,中國廣電僅靠自身力量建設5G網絡,難度不小。據了解,4.9GHz頻率較高,如果用來實現5G網絡的連續覆蓋,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有分析認為,如果中國廣電自己運營5G業務的話,至少需要建設20萬個基站。

對于中國移動而言,與中國廣電的合作也能獲得不少收益。據了解,中國移動將承擔700MHz無線網絡運行維護工作,但中國廣電需支付網絡運行維護費用。中國移動還將向中國廣電有償提供700MHz頻段5G基站至中國廣電在地市或者省中心對接點的傳輸承載網絡,并有償開放共享2.6GHz頻段5G網絡。

新業務聲勢漸起

“技術迭代對運營商盈利能力的影響是很顯著的,隨著5G技術的落地應用,,以及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不斷成熟,運營商有望加快轉型步伐,找到更多增長點。”資深電信分析師馬繼華表示。

今年4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號召產業合作伙伴攜手早日為用戶全面推出5G消息服務。《5G消息白皮書》顯示,運營商傳統的短信業務因功能簡單、體驗受限,已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與傳統短信相比,5G消息業務不僅支持個人用戶之間的多媒體消息交互,還使得行業客戶能夠為用戶提供基于富媒體的新型數字化交互服務。

5G消息基于GSMA RCS UP標準構建,因此也稱為RCS消息。數據顯示,目前,基于RCS的行業短信全球市場總額為620億美元,據預測,到2021年,基于RCS的行業短信全球市場總額可達到740億美元。

除5G消息外,內容業務也成為部分運營商在5G時代的布局重點。作為三大運營商中內容業務規模最大的一家,中國移動旗下內容子公司咪咕早在2014年便成立。但時至今日,咪咕視頻、咪咕音樂在各細分市場上仍然僅屬于二三線產品,與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存在不小差距。

今年以來,咪咕借助5G元素開始頻頻加碼內容業務。8月1日,咪咕發布5G云原生游戲品牌概念及“云帆計劃”,并與上海東方明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合作,后者擁有大量游戲版權。8月8日,咪咕與中國體育報業總社簽約,雙方將在體育傳播領域展開合作,推動體育產業進入5G“云時代”。

云游戲是游戲產業轉型發展的方向之一,市場前景被業界看好。全球云游戲產業大會發布的《今年云游戲產業調查報告》顯示,2021-2022年,中國云游戲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超過100%。

另外,eSIM業務也越來越受到運營商青睞。今年10月,繼中國聯通之后,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成功獲得工信部批準,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啟動大規模eSIM晶圓采購,采購總規模達7000萬顆。

通信產業觀察家劉啟誠表示,作為一個新的業務領域,eSIM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都是巨大的商業機會。隨著三大運營商均獲得eSIM牌照以及物聯網產業日益成熟,國內eSIM市場的競爭可能將全面升溫。(錢瑜 濮振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