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兩區”建設探路知識產權“上保險” 專利保險迎發展機遇

2020-12-18 10:34:05來源:北京商報  

為落實《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方案》中“推進知識產權保險試點”要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2019年12月26日,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七家單位印發《北京市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管理辦法》,自2020年開始實施為期三年的試點工作。

目前,2020年知識產權保險試點任務已順利完成。北京市共有142家企業參與保險試點,投保1660件專利,并獲得市知識產權局1900萬元保費支持,總保額達到16.59億元。

“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一方面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提升企業維權能力,對構建我市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形成了有力推動;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協調機制,初步形成知識產權保險‘北京模式’,為我市營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創新體系,服務我市‘兩區’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最高理賠額達240萬

位于中關村的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安檢產品和安全檢查解決方案供應商。成立20多年來,同方威視圍繞核心產品,在全球范圍內提交了6000余件專利申請。

坐擁全球領先的高新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是同方威視長期關注的領域。“但在知識產權維權訴訟過程中,通常遇到訴訟費用高、訴訟周期長等諸多難題。”同方威視知識產權部部長郭偉紅直言,一個專利訴訟走完一審、二審大概得三四年,訴訟的人力、物力投入很大,各類費用加起來可達百萬級別。

針對高新企業的類似困擾,北京市啟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據了解,北京市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支持企業購買知識產權保險。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可享受政府補貼的保險產品包括專利執行保險和專利被侵權保險。如企業投保專利遭受第三方侵權,可賠償被保險人因正常維權而產生的調查費用、法律費用,或是直接經濟損失。兩種產品分別提供不低于保險費20倍和40倍的保單累計賠償限額。

“除了保險產品,我們還為參保企業提供各種服務。如知識產權課程培訓、法律咨詢服務等。我們還為每家參保企業出具知識產權體檢報告,包括同業競爭情況、知識產權風險等。”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責任信用保險部總經理艾小萌介紹。

按照產品標準,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保險費為每件2.5萬元,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為每件1萬元,最高理賠額達240萬元。艾小萌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保險最重要的還是看理賠階段。目前已經有參保企業發現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準備著手開始訴訟。我們已經為企業安排了律所提供咨詢服務。”

“北京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將為參保企業提供補貼。首次申報均按照100%補貼,之后三年按標準退坡。如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第一年補貼100%,第二年補貼90%,第三年補貼80%。

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負責人介紹,試點險種為專利執行保險、專利被侵權損失保險及其組合險,試點對象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外資隱形冠軍企業、十大高精尖領域小微企業及硬科技中小微企業,由企業自愿投保,政府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給予保費補貼。

目前,2020年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北京市共有142家企業參與保險試點,投保1660件專利,并獲得市知識產權局1900萬元保費支持,其中京東方、同方威視等1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投保160件專利,達闥科技、夢之墨等131家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投保1500件專利,覆蓋了智能制造、智能裝備、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醫藥健康和節能環保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總保額達到16.59億元。

除了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兩區”政策中還有不少知識產權相關內容。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為科技企業融資鏈條中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無形資產”,開通專利申請優先審查通道,探索建立公允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

新材料科技企業夢之墨知識產權負責人張會會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市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及保費補貼,對于夢之墨這種研發投入高,仍未實現盈利的企業而言,不必再糾結在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度大的現狀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主動維權,能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得到專業的服務,進而切實體現專利的價值,為夢之墨持續領先保駕護航。此外,通過“專利優先審查”這一政策,使夢之墨的授權發明專利數量快速提升,幫助獲得累計600萬元的質押融資,以及北京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1000萬元投資。

專利保險迎發展機遇

事實上,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專利申請數和專利侵權案件量都明顯飆升。2019年,我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同比增長10.6%,為58990件,躍居全球第一;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399031件,審結394521件,分別比前一年上升40.79%和44.02%。

在此背景下,知識產權保險已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各地也陸續開展不同模式的專利保險試點。如上海浦東在2016年就開出全國第一單知識產權復合險、運營險,由公司為自身多項專利和商標在全球投保,浦東給予專項基金“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項目,對企事業單位投保知識產權保險費給予50%補貼,根據保費金額最高可以獲得50萬元的政策補貼;近期,開展“知識產權保險共保體”,不僅有原告險,還有被告險。

廣州則主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戰略支持。保險責任涵蓋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而直接引起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或潛在訴訟,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或受償方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以及案件相關的訴訟或仲裁費用等法律費用。

此外,四川德陽、河北秦皇島也已陸續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中國知識產權保險在相應的市場需求下,已經初現雛形。但其進一步發展還有待政策的鼓勵。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保費收入達42645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提到重要戰略位置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保險無疑是誘人的藍海。(陶鳳 王晨婷)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上保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