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大增的費用吞噬著利潤 惠發食品遇“困局”

2022-05-11 15:57:35來源:大眾證券網  

隨著預制菜受到追捧,不少食品相關企業爭先恐后地擠上“預制菜賽道”。日前,加入預制菜大軍的惠發食品(603536)發布了2021年年報,公司營收增長但盈利卻遭到暴擊——營收16.5億元,同比增長17.15%;歸母凈利潤大虧1.38億元,同比減少697.52%,一舉虧光了2017年上市后至2020年的歸母凈利潤。

此外,面臨轉型預制菜賽道陣痛的惠發食品,IPO募投項目進展緩慢,至今仍未完成。

大增的費用吞噬著利潤

對于2021年營收增長但虧損過億元的業績表現,公司表示系由于向預制菜行業轉型導致的銷售、管理費用大幅增長,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的毛利率下降所致。

2021年是惠發食品戰略轉型逐步落地的重要年份,此前主攻速凍食品的惠發食品加大了預制菜品研產銷和健康食材供應鏈服務方面的投入,并加快了向預制菜行業進軍的步伐。

惠發食品稱其在原材料、供應鏈、產品類別和品牌等多方面均加大了研發力度。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增長16.47%,但與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相比,增長卻不明顯。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高達1.50億元,同比增長73.19%;管理費用升至1.94億元,同比增長60.56%。對于銷售費用漲幅明顯,公司年報的解釋主要用于激勵銷售人員和加大宣傳力度。

實際上,惠發食品相關費用的增長并非始于預制菜轉型期。自2017年上市以來,惠發食品的銷售費用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5582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5億元,四年間幾乎翻了兩番;管理費用也從9010萬元增長到1.94億元,大增一倍以上。

惠發食品持續增加的營銷投入很“豐滿”,但回報卻“骨感”。尤其在2021年繼續加碼銷售費用的情況下,銷售期間費用投入1.2億元后的惠發食品營收增長17.15%,凈利潤卻出現十年來的首次虧損且虧損金額高達1.38億元,接近此前四年凈利潤的總和。

除了費用投入上有點重營銷輕研發,公司對預制菜產品競爭力的表述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在回答投資者關于預制菜產品競爭力的問題時,惠發食品表示:“公司一直重視渠道建設,會根據市場需要繼續拓展和完善營銷網絡,合理調整產品布局,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由此,惠發食品可能需要面對預制菜賽道越來越擁擠的局面下,公司營銷投入是否花對了錢?費用投入上有點重營銷輕研發的公司,自身預制菜產品的品類創新和品質在預制菜行業中又是否容易“出圈”?

IPO募投項目至今未完成

在登陸A股時,惠發食品2017年5月31日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擬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募集資金約6.06億元,均用于投向“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營銷網絡項目”及“高端立體庫項目”。

三個募投項目中,除“高端立體庫項目”外,其余兩個項目的建設周期均為3年。其中,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原計劃投入3.6億元,三年投入安排分別為1.4億元、1.9億元和2703萬元;營銷網絡項目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9767萬元,三年資金投入安排分別為4744萬元、3575萬元和1448萬元;高端立體庫項目第一年資金投入8229萬元、第二年資金投入6791萬元,合計1.5億元。

實際上,惠發食品實際募資凈額僅為1.83億元,遠未達計劃金額。因此在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計劃用募集資金投入的項目僅剩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和營銷網絡項目,營銷網絡項目的募集資金投入數額不變,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計劃投入的募集資金調整為8547萬元。按照招股書中所說,惠發食品將以自籌資金或銀行存款的方式解決募集資金不能滿足資金需求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是公司為了解決銷售旺季產能不足的問題,通過新建生產車間的方式增加產能,同時提高廠房自動化程度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要;營銷網絡項目計劃籌建以營銷為核心的北京分公司,以區域管理、物流倉儲為核心的陜甘寧運營中心、黑吉遼運營中心、華南運營中心、川渝運營中心四大運營中心;以終端建設為核心的15個辦事處;以業務流程為核心,質量控制為重點的全面信息化平臺(CRM)網絡和以展柜、烤丸機、冰柜、油炸機為載體的自主終端銷售網絡。同時加大公司品牌宣傳,增配 64 輛冷藏車并配置相應司機,以實現物流平臺的全體系建設。

此前,與惠發食品同屬于速凍食品行業的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在華東、華北等地均已形成較完整的營銷網絡,因此惠發食品的營銷網絡布置范圍實際上是避開了競爭激烈的華東地區,意圖搶占其他地區的市場份額。

不過,公司2021年6月8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營銷網絡項目投資內容的議案》,對營銷網絡項目投資內容進行了調整。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募集資金調整后總投資額1.35億元,營銷網絡項目募集資金調整后總投資額4767萬元。惠發食品對此做出解釋,這是由于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公司評估后認為現階段不適宜大規模投入營銷網絡項目。

需要關注的是,惠發食品在今年4月20日發布的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核查報告中表明,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和營銷網絡項目截至期末投入進度分別為83.30%和12%。

對于兩個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惠發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項目部分生產線已投產運行,其他未完工生產線正在按計劃實施。同時,為合理節約成本,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未大幅增加對營銷網絡項目的投入,因此項目實施較慢,未達到計劃進度。對于上述募投項目出現逾期未完成和項目進度緩慢的問題,《大眾證券報》記者向公司發送了相關新聞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惠發食品今年4月2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500萬元的閑置募集資金臨時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此前,公司也曾多次用募投資金補充流動資金。

轉型之路充滿挑戰

事實上,預制菜領域作為如今較火熱的賽道之一,也不是塊容易被吃下的蛋糕。譬如無論是號稱“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還是速凍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安井食品,都在搶占預制菜市場。尤其是安井食品在去年半年報中提到,公司已經形成了以華東地區為中心并輻射全國的營銷網絡,而惠發食品的營銷網絡募投項目還在緩慢推進階段。

就業務范圍而言,數據顯示,惠發食品去年華北、華東和華南地區的營收增長較快,而東北地區的營收下降明顯,這并不符合公司在年報中提到的全國化擴張計劃。同時,惠發食品的經銷商變動明顯,經銷商數量排在前四的華東、華北、華中和東北則是變動幅度最大的。可見,公司擴張之路并不穩健。

從盈利能力來看,毛利率能夠直接影響公司的實際收入,然而在去年疫情影響銷量的大環境下,惠發食品預制菜產品的毛利率僅為9.66%;同樣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廣州酒家的速凍食品類產品毛利率高達39.18%。相比而言,惠發食品的毛利率明顯偏低,并不利于長期發展,甚至不利于扭轉當前大虧局面。

此外,經銷商模式作為惠發食品的主要銷售模式,毛利率比上年減少5.8個百分點,也將影響公司的營業收入。還有,商超模式作為惠發食品毛利率最高的銷售模式,但毛利率降幅最大,減少了6.49個百分點。有公開報道顯示,受疫情影響,食品企業商超銷售模式的短期發展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惠發食品2017年上市后毛利率整體下滑態勢明顯,由2017年的26.74%降至2021年的15.13%。

當然,中國預制菜和速凍食品行業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艾媒咨詢研究認為,預制菜在中國屬于剛起步階段,隨著消費升級、冷鏈物流布局以及互聯網多元化營銷的助力下,預制菜市場將向B、C端同時加速發展,之后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將達到約5165億元。

向預制菜轉型投入大量資金卻出現大幅虧損;產品競爭力以及募投項目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是惠發食品不得不面對的隱憂。(陳剛 婧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