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資管新規”過渡期將至 多家銀行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出手

2022-10-24 09:10:23來源:城市金融報  

近日,多家銀行發布關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調整通知與變更公告。銀行為何要對這類理財產品出手,其調整的方向是什么,對投資者的影響有多大?

“現金管理新規”過渡期將至,各機構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整改步伐也在同步加快。

近日,有投資者收到了來自億聯銀行發布的通知,該行于10月18日起停止“錢包+”產品的申購服務,該產品為興銀理財發行的一款固收類理財產品,具有贖回實時受理、贖回當日快速到賬等特點。

下架代銷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為防范流動性風險,去年6月,銀保監會、央行發布了《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從銷售辦法、投資管理以及流動性等方面對現金管理類產品進行了嚴格要求。同時,比照“資管新規”過渡期順延一年的精神,明確過渡期為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

如今,新規規定的整改完成期限將至,多機構正在加快對相關產品的整改進度。近日,有投資者表示,收到了來自億聯銀行發布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億聯銀行提到,按照新規要求,該行于2022年10月18日起,停止“錢包+”產品的申購服務,并于2022年10月25日停止“錢包+”產品的主動贖回服務,期間收益不受影響。

億聯銀行提醒投資者,應于2022年10月25日前主動發起產品贖回,如未發起主動贖回的,理財份額將于2022年10月26日自動贖回兌付至投資者理財簽約賬戶。

談及停止“錢包+”產品的申購服務的緣由,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今年底,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很多銀行及理財公司已經對產品的申贖規則、資產配置、估值方法等進行調整,產品還未符合新規要求的需要加速整改,如果在年末統一整改會給代銷、發行機構帶來一定壓力,所以理財公司在現階段陸續加大了整改進度。

申贖、估值調整步伐加快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特性與貨幣基金類似,都是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投資者每日可認購贖回,具備較高流動性,此前也一度被業內稱為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產物。調查發現,除了對相關代銷渠道進行整改外,多家銀行、理財公司也相繼發布公告,對相關產品規則進行調整。

調整的主要方向多為申贖規則以及資產估值。如興業銀行近日發布公告表示,為落實新規關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管理要求,對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行調整,并對理財產品銷售文件進行變更。

該行表示,將原《產品說明書》中“第七條、理財產品項下資產的估值”中“(四)估值方法”進行修改,在原條款的當“影子定價”確定的理財資產凈值與“攤余成本法”計算的理財資產凈值的偏離度的絕對值達到0.50%時,產品管理人應根據風險控制的需要,在5個交易日內將偏離度調整到0.5%以內,這一條款中添加“當負偏離度絕對值達到0.25%時,管理人應當在5個交易日內將負偏離度絕對值調整到0.25%以內。當負偏離度絕對值達到0.5%時,管理人應當采取相應措施,將負偏離度絕對值控制在0.5%以內”。

普益標準研究員黃曉旭認為,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后,各機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因而,現金管理類產品市場將會重新分化,資金可能會在不同機構和不同產品間產生流動。

設計替代品,滿足投資者流動性需求

根據新規,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對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實施規模控制。同一銀行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得超過其全部理財產品月末資產凈值的30%。同一理財公司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得超過其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的200倍。

這一硬性規定也讓銀行、理財公司面臨不小整改壓力。在劉銀平看來,部分理財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占比較大,要在年底之前將規模占比壓降至30%以下有一定難度,可能會導致部分投資者資金流失;此外,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范圍、集中度、資產久期按照規定調整之后,收益率可能出現下跌,流動性減弱,投資者的體驗也會隨之變差。

“對投資者來說,整改后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明顯變化就是收益率下跌,流動性減弱,未來銀行及理財公司可提升研發能力,設計現金流動性產品的替代品,滿足部分投資者對產品收益率和流動性的需求。”劉銀平表示。

對投資者而言,黃曉旭建議,嚴格的監管使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真正回歸了“現金管理”屬性。憑借其優秀的資金流動性和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依然是需要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投資者的良好選擇,依然適合用于管理日常資金。但考慮到收益性,建議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合理分散投資。(宋亦桐)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