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丹江口水庫首次實現170米滿蓄 助力產生顯著發電效益

2021-10-13 09:14:08來源:科技日報   

水質清澈,碧波流動。10月12日,記者隨水利部“秋汛防御一線直擊”采訪團在丹江口水庫看到,水面明顯比之前寬闊了許多。隨行人員介紹,丹江口水庫10日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這是水庫大壩自2013年加高后第一次蓄滿。

長江委防御局副局長鄭靜介紹,在設計條件下,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蓄滿率約為11%,這意味著大約平均每十年左右丹江口水庫才能蓄滿一次。

今年8月下旬以來,漢江發生超過20年一遇的秋季大洪水。據統計,秋汛以來,漢江上游降水量520毫米,較常年偏多1.5倍,為1960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位。丹江口水庫發生7次超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水過程,其中3次洪水洪峰超過20000立方米每秒,9月29日最大洪峰達24900立方米每秒(為2011年以來最大);丹江口水庫秋汛累計來水量約340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多約4倍,為1969年建庫以來歷史同期第1位。

“今年秋雨開始時間早,雨量顯著偏多、過程頻繁、極端性強。在保障漢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資源,科學精細精準調度丹江口水庫蓄至正常蓄水位170m,對于全面發揮丹江口水利樞紐的綜合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漢江集團公司總經理何曉東說。

當前,多地電力告急,何曉東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蓄水至170米將使丹江口水庫產生顯著的發電效益。”他說,蓄水至170米,可以改善丹江口水電站機組的水頭運行條件,維持高水位運行時段增加,機組高效區運行幾率增大,有效減少發電耗水率,提高水力發電的水資源利用效率。

截至10月7日,丹江口水利樞紐電廠累計發電量41.85億千瓦時,預計2021年發電量約49.5億千瓦時,超多年平均發電量15.7億千瓦時,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來最大年發電量,相當于替代標準煤15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00萬噸、二氧化硫1.3萬噸、氮氧化物1.13萬噸,為實現“雙碳”目標、保衛藍天碧水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蓄水至170米,丹江口水庫興利庫容首次達到規劃設計的161.22億立方米,將有力提高京津冀豫地區供水保證率。

很多人也許擔心,如此高的蓄水量,對水庫大壩本身的安全會有何影響?對此,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副總經理付建軍介紹,目前大壩整體穩定、壩體應力及變形可控、新老混凝土結合良好,左右岸土石壩工作狀態正常,庫區地質災害監測未發現重大異常情況。

“蓄水至170米,通過大壩安全檢測和庫區巡查、庫岸檢測,獲取寶貴的數據資料,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和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體竣工驗收創造了有利條件。”付建軍說。

“防秋汛工作處于最關鍵階段,防御形勢依然嚴峻。”10日晚,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主持防汛會商時指出,小浪底、丹江口、岳城等骨干水庫因攔洪運用均已蓄至建庫以來最高水位,工程安全面臨嚴峻考驗,要尤為重視。

李國英強調,要改變對秋汛的傳統看法,把秋汛當做夏汛來防。要繼續維持主汛期的監測預報機制,充分考慮前期降雨造成的下墊面條件變化,力爭做到精準預報;要落實水庫大壩和庫區的安全保障措施,確保黃河小浪底、漢江丹江口、漳河岳城等水庫高水位運行下的絕對安全。   (付麗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