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最大暗物質地圖繪成 有助于人們了解宇宙組成
據英國《衛報》27日消息,國際暗能量調查(DES)團隊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了1億個星系的形狀和光的圖像,繪制了一份覆蓋南半球1 4天空(從
2021-05-31 09:47:00 -
科技發掘展身手 三星堆出土文物有這些科技“防護罩”
6個三星堆祭祀坑已提取出土象牙、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34件及殘破文物碎片近2000件,走進三星堆 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日前在四
2021-05-31 08:23:09 -
物理學家開發恒星形成3D模型 逼真模擬恒星誕生
近日,天體物理學家開發了迄今為止最真實、分辨率最高的恒星形成3D模型。他們的成果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由數學驅動的視覺工具,當恒星在周圍
2021-05-28 15:14:22 -
地質災害頻發 青海瑪多7.4級地震應急科學考察正式啟動
27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7 4級地震發生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活動斷裂與地震災害專題迅速前往
2021-05-28 14:10:03 -
東亞人群遺傳圖譜繪就 末次盛冰期前后東亞北部人群有變化
談起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多數人會聯想到動畫電影《冰河時代》中的劍齒虎、樹懶和猛犸象。它們歷盡艱險護送人類幼崽回家的故事,讓人動容。
2021-05-28 08:56:12 -
心懷天下,敢為人先!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是對袁隆平最好的悼念
恩師畢生都致力于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也一次次引領團隊向著更超高產的目標推進。從現在看,這一研究對助力糧食增產,依然有很大潛力。下
2021-05-28 08:54:14 -
我國克隆大豆ms1育性基因 大豆遺傳育種邁進一大步
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大豆遺傳育種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利用第三代測序技術和代謝組學技術,成功克隆了大豆ms1育性基因。這項
2021-05-27 16:55:04 -
新研究改寫栽培西瓜起源 4000年前埃及人就吃西瓜了
時下正是吃西瓜的好時節。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改寫了栽培西瓜的起源。作物的野生近親或祖先是育種和了解馴化歷史的重
2021-05-27 16:50:47 -
廣東未來十天強降水頻繁 防御形勢十分嚴峻
未來十天我省強降水頻繁,且降水范圍將逐漸擴大。5月26日,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發布關于防御強降雨的通告。通告指出,當前,我省已進入
2021-05-27 16:06:25 -
怎樣才能在空間站中生活得如魚得水?這份“菜鳥”偽裝守則請收下
歡迎來到中國空間站。4月29日,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中國從此有了屬于
2021-05-27 14:57:43 -
研究發現太空中氣體云碰撞帶來星團的誕生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盤旋在太空中的氣體云的碰撞帶來了星團的誕生。恒星是由太空中的氣體云的引力收縮形成的,可以有各種質量。大質量的恒星
2021-05-27 14:13:25 -
基于新型海洋模式 多國科學家評估日本福島核廢水入海影響
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將于兩年后開始把處理福島核事故所累積的廢水逐步排入海洋。這一決定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各國民眾亟需科
2021-05-26 16:54:45 -
國內首套重型燃氣輪機控制系統投運 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25日9時25分,國內首套自主可控重型燃氣輪機控制系統(TCS)在中國華電龍游電廠成功并網投運,標志著我國已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氣輪機控制系統的
2021-05-26 15:39:00 -
格陵蘭冰蓋有大型汞源 或將對全球海岸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據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25日發表的地球科學研究,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冰蓋西南端有一個大型汞源,其冰川流域的融水河流中溶解汞含量非常
2021-05-26 09:46:58 -
糧食危機就是饑餓嗎?保障糧食安全我們需知道什么?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國際社會紛紛表示哀悼,感謝他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作出的突出貢獻,他幫助養活了我們的世界。聯合國經社
2021-05-26 09:03:46 -
科學家研發出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光照10秒發光半小時有望用于醫療領域
記者25日從天津大學獲悉,李振教授團隊聯合南開大學丁丹教授團隊,研發出像夜明珠一樣的高效率、長壽命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該材料接受10秒
2021-05-26 08:25:15 -
難得的賞月良機!月全食+超級月亮26日晚組團亮相
5月26日晚,一次月全食天象將在夜空上演,這次月全食發生時恰逢超級月亮的出現,月全食與超級月亮同時亮相夜空,將是一次難得的賞月良機。
2021-05-25 16:57:30 -
大雨等強對流天氣頻發 早稻增產策略要變
今年長江中下游一帶,部分地方5月上旬末開始,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升至22℃或以上,有媒體報道今年已提早入夏,但像湖北從5月16日以來,氣溫
2021-05-25 15:17:46 -
我國食物損耗和浪費嚴重 超12%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質被損耗
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25日在京通過現場會議和直播平臺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和《2021 全球糧食政策
2021-05-25 14:26:42 -
河南通報“三夏”期間天氣趨勢 豫西豫中出現氣象干旱可能性大
5月24日,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三夏期間(5月24日至6月20日)我省天氣趨勢。省氣象局副局長李飛說,今年三夏期間降水量豫北正常略偏
2021-05-25 08:45:19 -
培養交叉學科人才 強化實踐打造教學新模式
當前,科技的創新、突破與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這就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教育部官
2021-05-25 08:35:15 -
青海電網外送電量同比增加51.8% 清潔能源產業高速發展
記者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1至4月,青海電網外送電量成績顯著,達78 20千瓦時,同比增長51 8%。其中,清潔能源外送電量61 01千瓦時,
2021-05-24 14:54:30 -
我國成功選育出“揚麥33號” 可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
除了水稻之外,小麥也是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日前江蘇方面宣布,經過10多年努力,在國內首次成功選育出高抗赤霉病、抗白粉病的雙抗高產
2021-05-24 11:34:13 -
塑性提升強度增強 新型鋁基碳化硅復合材料為火星車保駕護航
仰望星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息。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其攜帶的火星車抵達火星后將在火星上漫步,進行實地觀察取樣
2021-05-24 09:20:49 -
科學家合成新型碳原子網絡 有望用作鋰電池正極材料
德國和芬蘭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稱,他們合成出了一種獨特的新型碳原子網絡,新形式的碳像石墨烯一樣,僅一個原子厚,但原子結
2021-05-24 08: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