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比亞迪高居新能源銷量“榜首”意味著什么?

2021-11-15 09:09:20來源:財經網  

汽車產業格局劇變之下迎來顛覆性變革,新四化發展成為共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穩中向好,產銷量連續5年居全球首位。而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用銷量、市場、技術印證了新四化變局下真正的價值所在。

根據乘聯會公布10月份中國乘用車數據,比亞迪以銷售新能源汽車80003輛高居榜首,同比增長高達262.9%

月銷8萬是什么概念?這張成績單的背后“意義深遠”。

10月份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繼續保持增長,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39.7萬輛和38.3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3倍。這其中,比亞迪就搶占了超過20%的市場份額;屢創記錄的銷量令其他車企望塵莫及。

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在不斷被新能源汽車侵蝕狀態下,所有車企都在虎視眈眈盯著這塊蛋糕,比亞迪便是其中最具看點的選手。先說一組數據,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56.6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增幅均超過180%。而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更是以1-10月累計銷量41.1萬輛,以同比增長226.3%的增速遠行業增速,進一步拉大領先優勢。

身為“頭部玩家”的比亞迪已然成為業內趕超的目標,但這份成績的背后是比亞迪所擁有的高壁壘技術鑄就的護城河,趕超談何容易。

作為業內罕見的同時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企業,“技術狂”是比亞迪被公認的標簽之一。2021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費用為52.34億元,同比增長6.99%,高額的技術研發投入讓其相繼開發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瞻性技術,建立起全球領先優勢,兩萬多項的專利數量為基底造就比亞迪如今新能源汽車產品爆發式增長。

最有力的佐證便是其成為業內罕見同時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企業,產品銷量在刀片電池、IGBT、e平臺、Dilink系統、插混系統逐一亮相的過程中,迎來了強產品周期厚積薄發的時刻。

技術王牌

積跬步至千里,這一切都說得通。

成立26年,堅持技術創新是比亞迪帶上“技術狂”標簽的原因之一。創始人王傳福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要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以至于比亞迪能在汽車產業百年變局之下屹立潮頭。

眾所周知,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登頂銷量榜單之首“刀片電池”功不可沒,該電池一經發布便以難度勘稱動力電池領域“珠穆朗瑪峰”的“針刺測試”為磨刀石,一戰成名,攻克了動力電池針刺起火這一技術難題,令比亞迪汽車產品打上了電池不起火的“安全標簽”。

核心競爭力還展現在車規級IGBT芯片方面,比亞迪半導體打破了依賴國外進口、行業壟斷局面,目前已反戰成為國內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占據國內市場18%-20%的份額。在當前“缺芯”局面下,保證自給自足情況下成為汽車業務外又一個站在風口的產業。

為了繼續鞏固“技術”壁壘,比亞迪e平臺3.0的亮相助推這場新能源汽車變革從電動化轉向智能化發展。在e平臺的發展進程中,1.0實現了三電關鍵技術平臺化;2.0實現了關鍵系統平臺化;e平臺3.0實現了整車架構平臺化,可充分發揮電動化智能化優勢,這對比亞迪乃至汽車產業來講是里程碑式節點,平臺安全、高效、智能、美學的特性,率先解決的行業發展所必須要直面的難題,有望將全球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進程提速至少三年。

基于自身全產業鏈優勢與市場觀察,比亞迪手中還有一張王牌,那便是“效率至上”的DM超級混動平臺,如今月銷8萬、年銷累計41萬的成績便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助推比亞迪登上新能源銷量榜首的DM-i混動平臺車型,以“快、省、靜、順、綠”等優勢直接打了同級別傳統混動和燃油車一個措手不及,既有燃油車的便利性又有電動車體驗優勢,準確切中市場消費群體痛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改變了市場消費結構,加速了汽車油電能源轉型的節奏。

無論是資本市場、消費市場,在回歸理性思考后,擁有絕對技術競爭力的比亞迪無疑站到了“聚光燈下”,不得不令所有人欽佩它實施的技術創新戰略和前瞻性的市場布局。

品牌質變

汽車產業數字化應用服務商威爾森監測的數據顯示,比亞迪的單車平均售價已經超過15.2萬元,已經超越了均價14.78萬元的大眾,在國內同類品牌中更是處于領先地位。這一數字的含金量不可小覷,這得益于比亞迪在技術儲備、產品實力等多個維度,全面超越外資以及合資品牌。

另外一重要因素是,當前消費市場正處于升級、重塑階段,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取得如此成績足以見得品牌對市場洞察之深刻、對未來趨勢判斷之準確。

比亞迪在市場中所掀起浪潮有目共睹。2021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平均同比增速接近100%,三季度新能源銷量總和超過18萬輛。除了旗艦車型漢外,搭載DM-i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齊頭并進,成為了市場的新寵兒。

其中的比亞迪漢車型更是憑借“安全、性能、豪華”等核心競爭力,成功突圍B級車20萬元合資品牌的封鎖,被冠以“國貨之光、中國智造”等代名詞,得到了消費者的擁簇。

在中高端車型的熱銷帶動下,比亞迪的品牌高端化建設不斷深入人心,品牌力有了質的飛躍。在汽車產業迎來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國制造”崛起的背景下,潛移默化的塑造了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企反攻之路。

如果問比亞迪在這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毫無疑問,答案是“引領者”,于中國汽車市場、全球汽車產業均是如此。從中更是能看到關于綠色出行的產業發展是如何助力零碳目標,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標,在新一輪產業轉型中手握先機、實現領跑。

隨著銷量暴增,新能源車月銷八萬或許只是預熱階段。

比亞迪的“時代”

站上風口,絕不是巧合。

首先,新能源車“8萬”的月銷量現在以及短時間內絕對是個恐怖數字。放眼部分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造車,新能源汽車“月銷過萬”已經是一份值得炫耀的成績單,可見“月銷8萬”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是怎樣的存在。

驚人的成績背后,除比亞迪“苦練內功”,也同樣離不開時代賦予的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要占到新車總銷量的20%,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十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另外,隨著電動化轉型成為全球車企的共識,多個國家以及各大車企都爭相公布禁售燃油車計劃,以表汽車產業能源轉型的決心。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

還有報告指出,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預計為53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000萬輛。可見新能源汽車發展所迎來的是不可替代的機遇,而作為深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比亞迪占有絕對的領先優勢。

值得注意的還有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長勢喜人。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今年以來月銷始終保持著160%以上的同比增速;9月份,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4萬輛、新車滲透率超過21%。

這無疑證明了爆發即將到來,比亞迪厚積薄發的過程,完全押中了時代發展節奏,二者兼備,汽車產業將迎來了比亞迪的“時代”。

站在風口之上,堅定“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發展理念的比亞迪再一次開啟新征程——開放戰略,有望進一步拓寬市場,釋放潛力。

自給自足,在實現電池、芯片、平臺等“核心零部件自由”形勢下,對外供應將成為比亞迪傳遞給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意義。作為擁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并領先的企業,通過技術開放引領并推動了自主品牌打造“中國智造”這一重要名片,為中國汽車市場注入新動能,助力“雙碳”目標達成。

據此前消息,關于比亞迪以刀片電池為主的核心技術對外供應的“緋聞對象”包括奔馳、特斯拉、紅旗、福特等等。在刀片電池發布之初,比亞迪官方也曾表示:“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于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

在此過程中,比亞迪的身份愈加清晰,不只是“盟友”、“對手”,還是供應商,無論如何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市場參與者。這一背景下,“比亞迪時代”的到來毋庸置疑。

結語:以技術為基底,站在舞臺中央的比亞迪正迎來最好的時代。從2008年至今,比亞迪用13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個100萬銷量目標。而如今,比亞迪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8萬新能源車銷量、近9萬輛的整體銷量,那么你認為比亞迪下一個百萬銷量會用多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