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歐盟“禁燃”通牒激進 全面電動化浪潮洶涌澎湃

2021-07-30 14:16:24來源: 中國汽車報  

7月1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環保減排一攬子計劃(Fit for 55),旨在到2030年將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1990年排放量減少55%,汽車、航空、能源、農林業等行業都要大規模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歐盟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涉及碳交易市場、能源、能效、交通、建筑、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多個領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洲是目前為止第一個為實現氣候變化目標制定了全面框架的大洲。具體到汽車業,到2030年,歐盟國家銷售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排放量應在2021年的水上減少55%。到2035年,歐盟禁止銷售內燃機驅動的新車。歐盟委員會還要求,各成員國應大規模建設、推廣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

內燃機“窗口期”不長了

為了實現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歐盟正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轉型,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減少交通運輸以及工業制造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汽車業減排成為重中之重。事實上,歐盟一直在收緊新車排放法規。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公布歐Ⅶ排放法規標準草案,歐Ⅶ要求新車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每公里30毫克。歐Ⅶ還要求新車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100~300毫克。同時,歐Ⅶ還增加了新的污染物排放限制,不僅要監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顆粒物,還追加了氨氣、甲烷、二氧化氮等指標。這一切都將使內燃機汽車達標變得更加艱難,成本也更加高昂。

今年6月初,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在《致歐盟委員會歐Ⅶ排放行業信函》中提到,如果2025年實施歐Ⅶ排放法規,在一定程度上無異于直接宣告從2026年開始淘汰內燃機汽車,因此要求放寬標準或推遲落地。在車企看來,歐Ⅶ無疑將帶來更高的合規成本,最終可能會導致生產傳統內燃機車無利可圖。據了解,目前市售的燃油車,都無法滿足歐Ⅶ標準,就連配備48V輕混技術的車型也難以達標。歐洲多家車企高管曾表示,當前惟一能確保達標的只有純電動汽車。

針對歐Ⅶ排放標準以及此次2035年“禁燃”決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都提出了反對意見。VDA認為歐盟的減排新規過于苛刻,不利于汽車產業的自主發展。該協會指出,為了達到歐盟規定的減排55%的目標,需要大幅、提高電動汽車的銷量,這意味著到2030年歐盟銷售的2/3新車需為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車,這對于汽車廠商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壓力。法國汽車業也認為這一規定過于嚴苛,希望歐盟委員會能制定一個更加寬松的目標,另外給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長的使用期限。

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雙管齊下,在不斷收緊燃油車排放法規的同時,歐盟還要求成員國加快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要求成員國確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加氫站之間的最長距離不能超過150公里。歐盟方面還表示,到2030年將歐盟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中的份額從目前的32%提高到40%,同時加強和擴大碳交易市場,并修訂能源稅規則,以促進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在各項政策的刺激下,歐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駛入快車道。為了刺激受疫情打擊的經濟,歐盟委員會在去年5月底出臺了高達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蘇方案,該復蘇計劃的重點在于推動歐盟向綠色經濟轉型,為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歐盟委員會還起草了一份優先發展項目清單,其中就包括推刺激電動汽車消費以及大幅增加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數量等。

ACEA總干事埃里克·馬克·惠特馬對此表示贊同:“我們需要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行動,以增強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信心,推動整個歐盟減排目標的實現。”歐洲電力工業聯盟(歐電聯)秘書長克里斯蒂安·魯比也表示:“要將清潔交通融入歐盟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就需要加快電動汽車的推新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升級電網和開發適合的儲能解決方案。”

在此項復蘇計劃中,歐盟委員會提出要到2025年安裝100萬根公共充電樁。不過,ACEA和歐電聯均表示該數字遠遠低于實際需求。ACEA認為,未來10年內,歐洲至少需要300萬根配套公共充電樁。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將從歐盟復蘇基金中拿出43億歐元用于推動該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發展,并宣布撥款10億歐元用于刺激電動汽車銷售,另外再撥款10億歐元擴建充電基礎設施。

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車企也在加速布局充電樁市場。據悉,雷諾和荷蘭皇家殼牌等公司有意入股歐洲電動汽車充電集團Ionity。當前,Ionity的股東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福特和現代汽車等。目前Ionity在歐洲大陸運營著348座充電站,另外還有45座正在建設中。與此同時,眾多石油大鱷也紛紛進軍充電領域,以應對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浪潮。

全面電動化浪潮洶涌澎湃

一邊是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另一邊是愈發紅火的電動汽車市場,歐洲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都已經或者正在制定內燃機退出時間表。

今年2月,捷豹宣布,計劃從2025年成為純電動汽車品牌;沃爾沃在日舉行的“沃爾沃汽車科技日”活動上表示,將實現到2030年轉型為純電豪華車企;賓利也在去年年底宣布,將在2030年轉型成為純電動汽車品牌;福特方面表示,將趕在歐盟委員會和一些國家的“禁燃”時間表之前,從2030年開始在歐洲市場僅銷售電動汽車。

日,奧迪首席執行官杜思曼在柏林氣候大會上宣布,奧迪最后一款全新的燃油車型——奧迪Q8將于4年內投產,奧迪會給內燃機8年的緩沖期,到2033年逐步停止內燃機汽車的生產。不過,中國市場是個例外。奧迪預計,2033年后,中國市場對燃油車的需求或繼續存在。當然,奧迪內燃機汽車確切的停產時間最終將取決于全球各地的市場需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繼奧迪之后,大眾品牌日也表示,計劃于2035年前后在歐洲市場停售燃油車,但在北美、中國以及南美、非洲等地區,停售時間會有不同程度的延后。

日,在集團史上首次“電池日”上,Stellantis集團發布了全方位的電氣化戰略,涉及資金投入、愿景目標以及在產品、臺、電池等方面的具體規劃,并表示到2025年年底前,集團計劃投資逾300億歐元用于集團電氣化和軟件開發領域。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表示:“Stellantis集團始終心懷客戶,通過這項超過3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我們將致力于提供兼備能、造型、舒適以及充足電動續駛里程的標志車型,以無縫貼合客戶日常生活的需求。”

7月22日,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將在條件允許的市場,為2030年前實現全面純電動做好準備。為推進品牌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從2022年至2030年,梅賽德斯-奔馳在純電動車型領域的投資將超過400億歐元。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對此表示:“電動化轉型正在加速,特別是在梅賽德斯-奔馳所在的豪華車細分市場。行業拐點正在臨,全球市場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純電動轉型,我們也要做好準備。(萬瑩)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