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4月中國汽車銷量跌回11年前 斷崖式下滑后車市能否快速回暖?

2022-05-30 09:06:52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疫情,正在改變世界,也改變了汽車市場的走向。

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月度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22年4月,我國汽車銷量為118.1萬輛,環比下降47.1%,同比下降47.6%,幾近腰斬。這也意味著,在這個4月,中國汽車銷量已經跌回11年前的水平。

這份慘淡的“成績單”,觸動了行業的神經。“拉動消費最重要,應該加強補救措施,來挽回1~4月的汽車銷量損失。”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呼吁,要抓增量購車和促存量更新。面對疫情影響,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促汽車消費政策,上海、吉林等地也在積極復工復產。那么,此輪車市會如2020年一樣,在經歷了疫情影響銷量大幅下跌后又在扶持政策下快速回暖嗎?

車市驟冷原因何在

“疫情影響當然是主要現實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分析,4月汽車銷量的大幅下滑,疫情是“罪魁禍首”。一方面,今年4月以來,我國東北、華北、華東汽車工業主要集聚地多個城市出現疫情,對汽車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帶來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地區中的有些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不得不暫時停工減產,給國內多地汽車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帶來較大影響。從供給角度看,疫情對汽車生產的沖擊不可謂不大。另一方面,同樣受疫情影響,在主要汽車消費市場的經濟較發達地區,由于抗擊疫情的需要,消費者的活動范圍受到較大局限,汽車營銷活動受到影響,消費者的購車能力和意愿隨之下降。而且,包括國際局勢變化帶來的國際汽車消費市場變化,成為導致4月國內汽車生產、銷量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當月在諸多不利因素夾擊下,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出現陡然下滑。

“不僅有疫情影響,還有一些因素制約了4月的汽車消費。”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表示,比如,近期一些地方因為要拉動經濟增長,在房地產管控方面比之前相對放松,吸走了一部分汽車消費的資金和需求;再比如,購車主力正在向“00后”這一更年輕群體轉變,但這一群體受制于人數限制等影響,汽車購買力明顯不足,也是導致汽車銷量下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有,因為疫情影響,很多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新車置換市場受到很大影響,二手車的銷售也不理想。而且,2021年4月是我國新車銷量的一個小高峰,這也是導致今年4月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的一大原因。

“4月汽車產銷受產業鏈、供應鏈、運輸鏈的影響較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分析認為,4月,上海、吉林等地受疫情影響,部分汽車企業被迫停工減產,直接影響到產業鏈,同時也影響到國內其他地方的供應鏈。再加上很多地方道路人為設限,在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之下仍未暢通,導致運輸鏈受阻,同樣制約著汽車產銷。而復工復產就是有重點、有步驟地把這些鏈條修復起來。“即使其中一個鏈條得到修復,也會有助于另外兩個鏈條的修復。3個鏈條都修復了,汽車產銷才能通暢。”王青說,當然,修復也需要時間,這些地區很可能5月也會錯過了。

從汽車銷售渠道看,疫情給4月汽車銷售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4月汽車銷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很多人居家抗疫無法到店選購新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的國內90多個城市中,4月有1/3的經銷店間歇性停業一周甚至一周以上,由此對汽車終端銷售造成較大影響。

促消費政策初顯成效

在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產業鏈逐漸順暢的當下,提振汽車市場、促消費成為最迫切的愿望。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皆實現增長,汽車消費大概造成0.3%的落差,汽車消費動能明顯不足。因此,拉動汽車消費是穩定汽車產業、推動社會消費平穩增長的首要任務。

今年4月以來,在汽車行業整體遇冷的關鍵時期,拉動汽車消費成為穩定汽車產業基本盤的迫切需要。因此,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促汽車消費的政策舉措,紛紛出手“救車市”。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擴大重點領域消費,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會議還指出,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充電樁建設。

4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強調要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提出“鞏固拓展重點領域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家電下鄉,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農村”。

國內多地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汽車促消費政策。其中,廣東省出臺的《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自5月1日起,個人消費者在省內購買“廣東省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推廣車型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新車,并在省內完成機動車注冊登記的,可申請新能源汽車綜合使用補貼每輛車8000元。而且,此次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同時,繼續實施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對報廢或轉出個人名下廣東號牌舊車,同時在省內購買以舊換新推廣車型新車并在省內上牌的給予補貼,對報廢舊車購買新能源汽車者補貼1萬元;對轉出舊車購買新能源汽車者補貼8000元。同時,要求省內各地不得出臺限制汽車購買的措施。

記者了解到,僅僅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廣汽傳祺在廣州的銷售訂單就超過10000輛。“這是多渠道多手段促消費的結果。”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兼廣汽傳祺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勇表示。

在深圳,除了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外,各區也各自跟進并出臺購車補貼政策,且各區的購車補貼可疊加省市級獎勵。據不完全統計,購車補貼政策實施以來,深圳龍崗區汽車銷售企業已簽訂汽車銷售訂單15354輛,開票8701輛,訂單同比增長60%。

在沈陽,自5月1日起,沈陽市政府投入資金1億元,面向在沈購車的個人消費者發放最高5000元的汽車消費補貼。同時,對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購買新車的個人,給予一次性補貼3000元。遼寧省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遼寧省重點監測的90家流通企業實現銷售額3.1億元,同比增長4.8%。

杭州市也從5月開始啟動了多種形式的汽車促銷活動。促銷期間,杭州市給予每輛車最高補貼8000元。數據顯示,杭州市納入監測的12家汽車銷售企業,“五一”期間實現銷售額9295萬元,同比增長5.4%。

天津也啟動了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面向的是家用新車的個人消費者(燃油車或新能源汽車)、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者、分期購車的個人消費者,最高補貼可達4600元;海口市政府對在5月3日~6月30日期間,在海口市完成機動車上牌的購車者進行補貼。補貼金額在1000~5000元之間不等;山東省政府將山東省現行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年底,對2022年符合條件的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7萬元/輛;山西晉中市自5月1日起,給予該市常住人口及在晉中工作、學習、觀光旅游人員最高6000元的購車補貼。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1日至8日,國內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額為25.4萬輛,達到日均3.2萬輛,雖然同比下降21%,但相對今年4月同期均值環比增長29%。“總體來看,疫情仍是影響汽車銷售的關鍵因素。”崔東樹說,隨著部分地區恢復正常運行,汽車零售市場將有一定改善。

汽車市場逐漸“活起來”

記者在多地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在各地促消費政策影響下,汽車市場正在“活起來”。

“廣東省出臺了汽車促消費新政策,5月1日起的兩個月內購買電動汽車可以免購置稅,且還能補貼8000元,車企還有些優惠及服務措施,基本抵銷了前段時間電動汽車漲價因素,最近買電動汽車的人特別多。”剛買了一輛電動汽車的廣州消費者林先生在電話中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本來4月他就有了號牌,但是因為局部區域疫情影響,4月他所在單位有近兩周時間都在居家辦公,而且當時廣州市內很多4S店也閉店了,線上雖然可以看車,但畢竟不如到店里看得仔細,“買車的人誰不希望買輛沒有任何瑕疵的新車呢?”他認為這些在線上是難以仔細辨別清楚的。

“因為廣州市5月起增加了新能源汽車號牌資源,現在很多人像我一樣都有了號牌,所以就買了一輛電動汽車。”廣州消費者曲先生也表示,現在買車有很多疊加優惠,能省不少錢,而且充電也比較方便。“在當前疫情起伏不定的情況下,駕車出行可以給自己與家人帶來更多安全感,而且廣州夏季雨水較多,有車出行更方便。”他說。

“進入5月,店里買車的,尤其是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明顯增多。”廣州天河區一家4S店經理黎聰向記者表示,4月因為局部地區出現疫情,加上根本沒人敢上門看車,很多4S店都閉店了1~2周,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不僅與往年沒法比,也是今年以來的低谷。但是5月以來,由于有廣東省、廣州市給補貼、增號牌等促消費措施,店里幾乎天天人流不斷,小長假和周末人更多,“五一”小長假第一天就賣了近100輛電動汽車,創下今年以來店內最高銷量紀錄。

“今年5月以來,每天到店看車的客流比上月多了數倍,大部分到店的顧客都是來看新能源車型的,也基本了解最近廣東出臺的補貼政策。”廣汽埃安時利和體驗中心市場經理葉沛昕向記者介紹,從新車成交量來看,5月以來確實有一定的增幅。“后續如果能繼續增加補貼項目,如在電動汽車充電費用、路橋費、停車費等方面加大優惠,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汽車銷量。”葉沛昕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僅廣東,全國多地尤其是上海、吉林等地,在經歷了4月的銷量大幅下滑后,5月汽車消費開始有抬頭趨勢。

“‘五一’小長假開始,沈陽就開始發放汽車消費券,還有促汽車消費的一系列舉措,覺得此時買車便宜,所以才下決心買了新車。”沈陽消費者杜先生向記者談到,沈陽的促汽車消費政策分為三檔,10萬元以下車型補貼2000元,10萬元到20萬元車型補貼3000元,20萬元以上車型補貼5000元。購車者只需要通過“沈陽市汽車消費補貼申報”小程序上傳購車相關證明材料,經審核通過后,就會在15個工作日內發放相應補貼款。

“4月受到零星疫情及部分地區道路運輸受限的影響,銷量明顯下滑。”沈陽市一家4S店銷售經理馬明向記者介紹,但得益于5月1日以來的促消費政策,這個月新車銷量比上月有所增長。與南方城市不同的是,他們那里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一般選擇插電式或增程式車型,因為冬季低溫環境下純電動汽車不適用。

“在我們重慶市,各區的汽車促銷政策都不一樣,但是大同小異。”正在考慮到哪個區買新車的重慶消費者盧先生告訴記者,其中,沙坪壩區的買車補貼是1000元;渝中區的補貼形式是滿5萬元減2000元;九龍坡區是根據車型售價不同享受補貼1000元至1.2萬元,部分消費者還能累加補貼,所以他還在猶豫在哪兒買車,但他也告訴記者,肯定要在這一輪優惠期內把車開回家。

促消費能否讓車市回暖

在疫情得到控制或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地方,汽車消費正在持續升溫。“5月有望迎來車市回暖。”崔東樹認為,從影響汽車消費的疫情因素看,5月總體狀況有明顯好轉,3~4月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或將得到釋放。目前環境下自主駕車出行成為首選,受高油價影響,更多人將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5月的新能源汽車環比還有望大幅上升,全年仍將保持小幅增長。

“預計5月汽車銷量將環比提升。”郎學紅也認為,雖然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汽車銷量可能會有所波動,但隨著5月疫情總體好轉,前期延誤的購車需求將得以釋放,從國家到地方的一系列促汽車消費政策將有望發揮作用,為今年全年車市帶來利好。

不過,并不是所有業內人士都認同這一看法。“盡管汽車產銷態勢總體將逐步好轉,但5月的汽車產銷數據仍不容樂觀。”趙英指出,由疫情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今年國內汽車產銷將呈現‘馬鞍型’發展態勢,整體趨勢是,二季度會逐步恢復,三季度到四季度會加快發展,全年產銷2%以上增長仍然可期,但與去年末預測的5%增長率會有差距。

“現在來看,5月不會比4月的汽車產銷數據更好看。”薛旭認為,雖然從市場消費指數看,5月市場需求略高于4月,但當月部分城市疫情阻礙了汽車消費。整體來看,疫情對5月汽車市場還是會產生影響,汽車生產、運輸、零部件供應的恢復,以及居民消費信心的提升都需要時間。從前幾年看,4月到“五一”假期都是汽車銷售的高峰期,但過了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進入淡季,這個階段會持續較長時間,新的小高峰或許會等到9、10月才會出現。因此,理論上5月汽車銷量不會比4月有多大變化,總體應持平或低于4月汽車銷量,很難再現2020年那樣疫情之后汽車市場快速回暖的現象了。

“應該發揮個人所得稅的購車減稅效應。”除了促消費政策,崔東樹進一步建議。他認為,地方政府的促消費政策作用有限。分析來看,近幾年全國個人所得稅的增長幅度加大,應該發揮個人所得稅的購車減稅效應,調動消費者購車熱情,實現拉動消費的可持續增長。

的確,實現消費的可持續增長才是推動車市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促消費政策正在多地持續上演,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市場活力。但由于局部疫情影響,現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經濟活動仍難以恢復正常狀態,不少企業經營活動仍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不少人收入下降,在過去已經加杠桿還房貸或車貸的情況下,其中一些人已經喪失了購車或換車的消費能力。此外,消費者預期也有所改變,過去一些人敢貸款購車和買房,是對未來收入有確定的預期。但在目前嚴酷的現實面前,再采取此類提前消費行為的消費群體或將大幅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實現消費的穩定性、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預期還需要更多舉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