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提升汽車安全性降低事故死亡率 智能駕駛切莫背離初心

2022-09-14 10:28:17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近日,在一場智能駕駛研討會上,一位運輸企業老總提出疑問:“智能汽車發展到今天,是不是還堅持著初心?”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是行業和企業須認真思考、誠實回答的問題。

什么是智能駕駛的初心?

智能駕駛是對傳統人車關系的顛覆。其目的是提升汽車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提高交通效率,減少擁堵、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解放人類的雙手,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簡而言之,智能駕駛首先要解決的是汽車給人類帶來的最棘手的問題,比如交通擁堵。

那么,這個問題現在解決得如何?答案是不太理想。

百度地圖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城市通勤高峰擁堵榜單》,展示了2021年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在汽車保有量超300萬輛的城市中,排名前五的是北京、重慶、上海、廣州、武漢;在保有量200萬~300萬輛的城市中,長春、哈爾濱、昆明、沈陽、南京位列前五;貴陽、大連、福州是100萬~200萬輛保有量城市前三;海口、樂山、綿陽是保有量低于100萬輛城市的前三。從通勤高峰時段實際車速看,北京是25.84公里/小時、南京29.04公里/小時、福州32.77公里/小時、綿陽30.54公里/小時。從這些數據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都受到了交通擁堵的困擾。

以北京為例。2010年,北京開始采用交通擁堵指數來反映交通狀況。指數在0~2之間為暢通,2~4之間為基本暢通,4~6之間為輕度擁堵,6~8之間為中度擁堵,8~10之間為嚴重擁堵。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北京交通擁堵指數為6.14,2014年為5.5,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5.07,2021年回升至5.58。今年,北京要將其控制在6以內。應該說,在2010年機動車保有量476萬輛、2021年685萬輛的狀況下,北京控堵的成績還是不錯的,但它仍然是全國的“首堵”。

多年來,為解決交通擁堵,各地政府采取了很多辦法:讓公交車快起來——開辟了公交專用道;讓車輛入地——發展地鐵;把車掛起來——發明了云軌。如今,很多企業還在給車“插上翅膀”——研發飛行汽車。雖然招數不少,但成果寥寥。因此,人們希望通過智能駕駛,讓道路通暢起來。

的確,智能駕駛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但從當前的技術水平看尚力不從心,不過前景正逐漸清晰。

百度地圖《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100個主要城市中,超七成通勤高峰擁堵指數同比下降,其中有部分城市進行了智能交通改造。比如,百度參與的重慶智能交通建設,改造智能路口110個、智能升級1800個路側停車泊位,讓市民出行更高效、安全;在北京亦莊經開區6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332個數字化智能路口,單點自適應路口車均延誤率下降28.48%,車輛排隊長度下降30.3%,綠燈浪費時間下降18.33%。這僅僅是百度一家企業道路智能化改造的初步成果。

我國單車智能化已經搞了多年,取得許多重大技術突破,初步得到市場檢驗和消費者認可。但是,正如文章開頭那位運輸企業老總所說的,車企現在的研究重點,都在往用機器替代人開車的方向努力,讓駕駛者可以在車上辦公、開會、上網、看電影、睡覺,但有多少人愿意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買這樣一輛車?另一位參會者也指出,當初搞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的時候,有一個重要愿景,就是在通行資源供需高度緊張的條件下,減少交通擁堵,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但是現在提這個愿景的人并不多。他們的言下之意就是:現在智能駕駛的路有點走偏、走窄了。

路走偏了,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出現了:單車自動駕駛技術和市場的成熟度超過車路通信的成熟度,車路通信的成熟度超過車車通信的成熟度,車車通信的情況又比路端和云端好,而路端和云端的智能化還非常初級。這是一位參會者對車路協同發展現狀的描述。

車路協同是我國特有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它將車輛、道路設施、互聯網納入一張云網絡,通過信息共享,合理利用道路空間資源,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達到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的目的。它已成為城市發展和治理的新思路。

2021年,住建部和工信部先后批準兩批共16個試點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新探索。2022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提出在保障運輸安全的前提下,鼓勵自動駕駛公共汽(電)車、出租車、客貨運輸車在規定的道路上運營。8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開始施行,它允許無駕駛人的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在劃定的區域、路段行駛。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目前還只有深圳有條件允許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但這預示著智能汽車駕駛的新階段已經開啟。

如果智能駕駛的初心是為了解決交通擁堵,那么現在到了調整“方向盤”,讓智能駕駛回歸初心的時候了。交通擁堵問題解決了,提高交通效率、減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進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乃至給人們帶來更好出行體驗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沈承鵬)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