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雙減”后首個寒假:學科類補習尋路“無門” 素質類培訓一片繁榮

2022-01-25 15:28:00來源:中國商報網  

近日,全國多地中小學陸續開啟寒假模式,“雙減”政策實施后的首個寒假注定與以往不同,記者發現,對于培訓班而言,學科類補習班已不見蹤影,而素質類培訓課程越來越火。

學科類補習尋路“無門”

往年寒假,正是各個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展拳腳之時,今年卻尤為安靜。按照“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

“正規的學科類補習渠道肯定是找不到了。”這是多位受訪中小學學生家長的共識,而想要寒假給孩子報個學科類補習班,只能走“住家教師”“一對一家教”等“野路子”。

“我最近會接到一些寒假學科類線下補習的推銷電話,對方介紹有一對一、小班教學等多種形式。當我提出寒假補課有違‘雙減’規定的質疑時,對方又拿出‘別人孩子都在學,你的孩子不學就被落下了’這套說辭。”家住北京朝陽區的趙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雖然自己很想讓五年級的孩子利用寒假時間補習一下“瘸腿”學科,但并不敢貿然選擇這些機構,“一是利用寒假補習本身就違反規定,保不準哪天就被舉報了;二是對這些機構的真實師資也不太信任。”

多位受訪家長表示,面對首個“無學科類培訓寒假”,他們多少感到一些焦慮。石家莊的三年級學生家長王女士對記者表示,很想讓女兒利用寒假多學一些知識,但目前還未找到可靠的補習“門路”。

不過,家長們也試圖通過多種方式緩解這種焦慮。工作繁忙無暇在家監督女兒學習的王女士把她送去了自家附近的寒假托管班,“托管班負責一日兩餐,還有老師監督完成寒假作業以及做一些針對下學期課程的預習,總比在家玩一個寒假游戲強。”北京的鄭女士打算為正上初一的女兒考察一下教委搭建的線上輔導平臺,看能否對學習有所助益。

素質類培訓一片繁榮

各種素質類培訓教育欣欣向榮,迎來招生高潮,成為這個寒假校外培訓市場的中堅力量。

“‘雙減’后不允許學科類補習班在節假日開課,這對我們素質類培訓是一大利好,孩子們的空閑時間增多了,明顯感覺今年寒假招生比以往要輕松,基本上在正式放假前兩周就招滿了。”在河北保定經營著兩家少兒美術培訓班的許紅(化名)對記者介紹,其門店所在的地方集中“駐扎”了多家素質類興趣班,今年寒假的招生效果都很不錯。

中國商報記者觀察到,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的“退潮”,這個寒假素質類培訓成為主場,體育、舞蹈、音樂、編程、口才、手工等各類培訓項目花樣百出,其中體育類培訓的受歡迎程度尤為突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將近八成的受訪家長在這個寒假都給孩子報了至少一項體育類培訓。當被問及參加這些培訓的目的時,除了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增強體能素質,以及培養社交協作能力之外,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提到的一個因素就是體育成績在校內成績中的比重在不斷提升,希望孩子未來不至于在這一項考試中落后。而抱著應試目的的家長選擇的體育項目也大都集中在耐力跑、游泳、籃球、足球、排球等學校體育測試可能會涉及的項目上。

家庭教育重要性凸顯

鄭女士認為,“雙減”后的首個寒假,大多數家庭不能再以將孩子“塞”進補習班的方式度過,實際上這對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考驗,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科學有效的計劃,妥善安排假期學習與生活。

“這個寒假除了完成寒假作業,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閱讀計劃、復習預習計劃,以及參觀博物館等實踐活動,盡量讓寒假過得充實有意義。對于學習上的疑難問題,一方面靠家長輔導,另一方面就靠一些拍照搜題軟件解決。”鄭女士表示,在“雙減”背景下,如果家長有能力和精力自行輔導孩子的功課,就能顯示出相當的優勢。

事實上,隨著“雙減”系列政策的執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斷放大。今年1月1日,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開始實施,其中就對“雙減”要求進行了呼應,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這個寒假是觀察“雙減”成效的重要窗口,要讓學生擺脫以往“上培訓班+玩游戲”的放假模式,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需要學校、家長和社區多方形成合力,通過組織或設置覆蓋閱讀、藝術、體育、勞動等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疏導學生的培訓需求,并分散其對網絡游戲的關注,形成寒假生活新氣象。(記者 王立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