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做好“加減法” 江蘇有序推進“雙碳”行動落實

2022-03-10 08:22:02來源:江蘇經濟報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有力有序推進,

不求“畢其功于一役”

在3月5日舉行的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從國情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將對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巨大改變”“我們不搞‘碳沖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何立峰說。

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產業結構偏重帶來的能源需求大、能源結構偏煤帶來的碳排放強度高、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碳源新壓力、少林缺草省情帶來的碳匯不足,這些都是江蘇面臨的現實困難。”在省委黨校校務委員、經濟部教研室主任李宗堯教授看來,面對“雙碳”目標,需要重點發力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產業結構的低碳化升級、科技創新的低碳化支撐。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學務實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科學制定綠色低碳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而不能急于求成,“畢其功于一役”。

放眼未來,如何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近年來,江蘇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但絕對量仍然較大。下一步,要在確保能源供應的前提下,做好加減法,統籌省內外。”李宗堯認為,在做好化石能源減法的同時,做好清潔能源的加法,加快發展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此外,要統籌省內外能源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國家能源通道,提升各級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積極爭取省外清潔能源的穩定支持。

據省能源局披露,在國家相關部委的統一部署下,江蘇地區已經構建了涵蓋9大行業16類通用能源轉換及供用能設備能效模型的社會綜合能效評價體系。

“還需準確挖掘公共建筑、工業企業節能降碳潛力強化示范引領,開展節能降碳重大工程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建議,繼續發揮中央企業、大型集團企業示范引領作用,聚焦多能互補、智慧用能、能效管理等重點方向,建設一批節能降碳效果突出的重大工程,形成“典型示范+行業推廣”模式,逐步提升全社會綜合能效。

讓綠色低碳技術,

改變“碳排放大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減碳”其實是技術要求非常高的領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省環保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從多方面尋求低碳工作切入點,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省環保集團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張潔了解到報告內容后感慨說,這樣要求與其工作不謀而合。

張潔舉例說,在碳技術應用方面,集團深入鋼鐵、石化等企業調研,積極開展生產過程節能、余熱回用、二氧化碳捕集、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節能改造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并與前沿科研院所合作,通過超聲波、膜處理等前沿科技,進一步完善提升廢礦物油資源化再生技術水平,“我們將繼續推動與院士團隊及其他優勢單位的合作交流,聯合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共建‘江蘇省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為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換上清潔能源、實現科學降碳離不開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全國人大代表、昆岳互聯環境技術(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懷平經過調研發現,目前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5%,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

劉懷平建議,加強輕質柔性組件與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的開發應用,同時,有序推進環保基礎設施第三方專業化數字化運維。“比如,可以在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先行先試,高水平地實施第三方運維示范工程。通過智能硬件和工業軟件的應用,使人、機、網、場實現互聯互通,提高環保設施的運行效率,幫助排污企業實現節能減排、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的目標,最終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做好“加減法”,

處理好減排和發展的關系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眼下, 江蘇各地紛紛做好“斷舍離”,卡好“準入關”。

“我們嚴格落實《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嚴把投資項目準入門檻,將‘三線一單’作為‘兩高’行業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和‘兩高’項目選址、環評審批的重要依據。”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表示,因項目與“三線一單”項目準入清單不相符、能耗與排放強度大,南通勸退百億元以上投資項目8個,涉及投資總額近千億元。

既做“減法”也做“加法”。我省正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去年全省新增國家綠色工廠25家、綠色園區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9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8家,認定省級綠色工廠186家。

在全國人大代表、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孫桂泉看來,建立穩定的多方位的供應體系,需要全鏈條、全流程落實節約戰略,從生產、供應、儲備、銷售、加工、消費全鏈條全流程避免工業浪費和無用消耗,全面強化生產、消費領域的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時加快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深化供給和需求雙向調節。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放眼未來,我省將全面提高工業能效水平,制定實施綠色化節能技改行動計劃,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主要耗能行業為重點,對標行業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力爭到2025年全部達到基準水平,其中占比30%以上的產能達到標桿水平,讓經濟發展更加綠色低碳安全。(付 奇 許海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