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江蘇出臺兩份文件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十四五”公共服務擴圍提質

2022-03-09 09:43:09來源:江蘇經濟報   

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事關千家萬戶,既是群眾關心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社會關切的重大現實問題。3月8日,省政府召開出臺《江蘇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江蘇省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規劃》和《標準》)新聞發布會。圍繞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提質量”“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生活服務“品質化”、公共服務“提效能”四大目標,并明確了各級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標準,給江蘇民生建設帶來了一份有“溫度”的答卷。

“十三五”我省公共服務水平全國領先

“十三五”以來,我省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要求,以保基本、均等化、普惠化為方向,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十三五’時期,我省城鄉、區域、群體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榮錦介紹。

“十三五”期間,我省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統計結果顯示,群眾滿意度從2016年的74.6分提高到2020年的86.05分。同時,我省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記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間,87項基本公共服務清單項目和保障標準得到有效落實,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配置實現度達到90%以上。省財政廳預算審核中心主任朱力表示,“十三五”期間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年均增長7.1%,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2021年已提高到79%,在東部五省市中占比最高。

此外,我省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持續向基層、農村和困難群眾傾斜,地區之間差異縮小;通過加強規劃引領和環境營造,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多樣化服務供給也得到了有效擴大。

“十四五”我省公共服務擴圍提質

去年以來,國家先后印發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在與國家規劃相銜接的基礎上,我省首次統籌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把規劃范圍擴大到公共服務,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活服務。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省現階段區分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主要是依據政府、社會、個人的權責關系,尤其是政府在服務供給方面承擔的責任進行劃分。基本公共服務以均等化為發展方向,政府承擔主責,通過直接提供或購買服務方式,提供更高水平的“十有三保障”服務,在保障城鄉居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群體的服務差距。此次《規劃》提出,要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擴大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非基本公共服務以普惠化為發展方向,圍繞我省供需矛盾突出的托育、養老、教育、醫療等領域,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增加服務供給,逐步實現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供需矛盾明顯緩解。《規劃》提出,未來我省要優化資源配置機制,構建多元供給格局,完善要素保障體系,提升便利共享水平,實現系統性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生活服務以品質化為發展方向,是完全由市場供給、居民付費享有的服務,政府主要負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突出需求量大、成長性好的行業。

《規劃》指出,一方面,我省已進入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階段,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產品的要求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另一方面,城鄉人口流動性進一步增強,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也給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確保實現“十有三保障”

在我省之前相關文件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基礎上,《規劃》和《標準》將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領域確定為“十有三保障”,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逝有所安、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行有所暢、環境有改善,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公共安全保障。“此次我省《規劃》,比國家增加了‘逝有所安、行有所暢、環境有改善、公共安全保障’4個領域,以更好滿足我省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李榮錦說。

從“十有三保障”這13個公共服務領域出發,圍繞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規劃》設置了35項主要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預期性指標23項。例如:在幼有所育領域,《規劃》提出了在2025年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或以上的約束性目標,與2025年每千歲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左右的預期性目標。

在老有所養領域,《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占比預期達到18%,并給予了鄉鎮(街道)范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的約束性目標。

此外,《規劃》中還針對行有所暢領域設置了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率80%的預期性目標、針對優軍服務保障領域設置了轉業軍官和政府安排退役軍人安置率100%的約束性目標,等等。

《標準》則是標準化推動均等化的具體行動,圍繞實現讓人民群眾公平可及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明確了各級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標準,細化明確了每個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政策依據、支出責任、牽頭責任單位等。李榮錦表示,我省《標準》包括“十有三保障”13個領域和“12345”熱線服務,共31類90項。主要涉及兩方面基本保障:一是廣大群眾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二是聚焦老、幼、病、殘、困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需要。(王峻峰 孫煒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