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東方樹葉迎來了一幫對手

2023-08-10 08:28:10來源:ZAKER財經  

走進便利店,望著塞得滿滿當當的冷藏柜,你是愿意拿一瓶三得利,還是一瓶東方樹葉,抑或是怡寶紅茶?

多年的口味變化,更多的人在尋求更健康、更有層次感,以及更正的滋味。今年夏天的飲料市場,無糖茶旋風般受到熱寵,成為年輕人囤滿冰箱為數不多的 " 近水 " 飲料。

在 10 多年前,這難以想象。當時含糖茶飲料風靡一時,沒有一點甜味的純茶飲料,被視作最難喝的東西。河東河西,風水輪轉,無糖茶終于守得云開月明。

的確如此。統一、康師傅的冰紅茶飲料霸榜多年,無人不貪念那一口略有些茶味的甜水,屢創銷售傳奇。這種成功,拜人們對糖的溺愛所賜。


(資料圖片)

然而,從嗜糖到控糖風潮漸起,含糖茶飲料轟隆向前的車輪,開始降速。

大約 2017 年后,東方樹葉首獲爆發式增長,一眾無糖茶品牌跟隨入場,拉開了這個細分品類競爭的帷幕。

品牌們絞盡腦汁盡可能地讓配料表更干凈,如今,連不添加劑防腐劑都成了賣點之一," 凈化 " 速度堪比瓶裝水。

各種常見或小眾的中國茶類,頻繁出現在無糖茶中,品牌們從原料、產地和地理優勢等方面深入挖掘,提升附加值,讓這瓶無糖茶賣得更多更貴。

周期

三得利中國日前刊發官方聲明,暗指某新式茶飲品牌推出無糖瓶裝茶,涉嫌對其包裝抄襲。

在方興未艾的無糖茶領域,頭部品牌發聲打假,近年來還是首次。至少說明,無糖茶市場的爭奪,業已公開化。

三得利在中國市場勤扒苦干幾十年,全身心鋪開市場教育,實際收獲卻不及本土品牌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

東方樹葉從推出到爆火,也苦熬了六七年。

現在,這個 " 丑媳婦 " 終于熬成了 " 婆 "。作為本土飲料企業,東方樹葉晉級無糖茶細分領域頂流,賭對了周期。

之前 20 多年,中國茶飲料市場大致經歷了含糖調制茶 - 代糖調制茶 - 無糖無添加茶三個階段,基本上對應了中國人從嗜糖 - 控糖 - 拒糖的訴求與變化。

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茶飲料產品在上述周期里,從早期依賴白砂糖及蔗糖、到合成甜味劑阿斯巴甜,再到較為健康的天然甜味劑赤蘚糖醇,后來索性連防腐劑都不加了。

在中國人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覺醒的背景下,無糖茶逐漸成了市場上的俏銷貨。

事實上,在東方樹葉之前,統一 2004 年在大陸市場上架無糖茶 " 茶里王 ",主打臺灣高山茶。堅持了 7 年,黯然退場。

穿越這個周期,東方樹葉是本土最大的勝利者。從 2011 年布局上架,依托母公司農夫山泉持續 " 輸血 ",直至 2017 年后,才收獲市場的掌聲。

這 6 年里,茶飲料市場是康師傅、統一冰紅茶們的天下。沒一點甜味的東方樹葉,并不受市場待見,甚至被網友稱作最不好喝的飲料之一。

相較東方樹葉,三得利的命運更為曲折。它 1996 年來到中國,啟用正宗福建烏龍茶做原料,但茶葉的苦和澀,讓大多數人望而怯步。

如今,中國純茶飲料的普及率僅約 10%,遠不及日本(80%),仍處于從含糖到無糖的過渡期。

鯰魚

如果東方樹葉是無糖茶領域的守望者,那么元氣森林就是一條鯰魚。

創立之初,唐彬森以及元氣森林就顯露出不安分,幾乎憑一己之力掀起了飲料行業的代糖變革,赤蘚糖醇一時洛陽紙貴。如今,單挑 " 兩樂 ",在巨頭眼皮底下推出元氣可樂。

正是元氣森林不斷地攪動行業,消費者們才真正關注到天然甜味劑和工業合成甜味劑的區別,引發大眾對無糖茶品類的關注。

當它坐穩氣泡水市場主導地位后,開始染指無糖茶。

元氣森林創立之初,唐彬森就主導推出茶飲料 " 燃茶 "。當時市場環境下,燃茶不可免俗地屈從了含糖茶飲料市場的游戲規則,僅以代糖赤蘚糖醇為甜味劑,直至去年才果斷去掉代糖,全面發力無糖。

雖說近年來進入無糖茶領域的企業和品牌,遠不止元氣森林一家,但這家企業向外界透露的信息量,一度讓外界浮想聯翩。

從乳茶到氣泡水,到電解質水,再到可樂產品和無糖茶,元氣森林走的每一步,幾乎都能讓同行們慌神,以至于在飲料巨頭日常會議上,唐彬森常被點名。

自帶顛覆基因的元氣森林,在日后的無糖茶領域,又會掀出怎樣的浪花?

風口

在這個酷夏,無糖茶一躍成為消費者手里的新寵,是市場周期循環、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覺醒等,共同促成的風口。

當前,不僅傳統飲料廠商加碼無糖茶,新興品牌、新式茶飲企業以及外資飲料企業,無一不重注無糖茶,多企業競速、多品牌共存的局面形成,產品終端百花爭艷。

大家所熟知的娃哈哈、康師傅、統一以及可口可樂,新式茶飲的代表奈雪、喜茶,以及袋泡茶品牌茶等都在參與,就連以釀酒知名的迎駕集團,也推出了六安瓜片、紅茶等無糖茶,伊利旗下伊刻活泉也在日前推出現泡茶。

市場喧囂背后,是市場的增長。據艾瑞咨詢數據,國內無糖飲料市場規模 2016 年為 32 億元,2021 年已增至 143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 36.1%。

但是,無糖茶終究還是一個小眾市場,受眾面較窄。億歐智庫在《2022 中國無糖茶飲行業白皮書》中預計,2025 年其市場規模會過百億,2027 年越達 124 億元。

盡管這個細分領域規模不大,但在瓶裝水、其他飲料市場規模增長放緩、新式茶飲亟待走出經營困境等背景下,無糖茶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因為無糖茶的爆紅,一潭死水的中國茶業也被帶動。從茶類來看,紅茶、綠茶、茉莉花茶以及烏龍茶為主流,隨著競爭白熱化,鴨屎香、黑茶、白茶、六安瓜片等茶類,也被推向市場,間接帶動上游原料端的發展。

外部市場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一些品牌開始回歸。

2011 年消失的 " 茶里王 " 重返大陸;娃哈哈旗下一茶等再次出現在市場里。另外,日資企業伊藤園、麒麟的無糖茶產品等,已在中國俘獲一大批受眾。

市場玩家拼品類、拼品牌和渠道,無糖茶的戰火,已經蔓延開來。

挑戰

農夫山泉較早布局無糖茶、壁壘也高,且擅長利用中國茶文化背書,已嘗到了無糖茶帶來的興奮。

2021 年 -2022 年,農夫山泉茶飲料板塊收入分別為 45.8 億元、69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48.3% 和 50.7%,所占公司收入比重從 19.9% 升至 20.78%。

不過,在這幾年,茶飲料市場變化翻天覆地,康師傅將含糖茶升級至無糖茶,元氣森林推出無添加的燃茶、纖茶等等。消費者對口味和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

除了無糖之外,考慮到茶多酚飲用太多可能會影響神經,一些無糖草本植物茶的推出,滿足了都市人群的 " 養生 " 訴求。

由于原料簡化,無糖茶的門檻并不高。產品配料表較統一的格式是:水、某茶、維生素和碳酸氫鈉(小蘇打,主要用于調解 PH 值,提高出茶率,同時讓茶飲料顏色好看)。

當無糖茶去掉了讓人忌諱的糖分和防腐劑,在價格上暗刺了現制茶飲的下限,主流價格帶設定在 4-7 元區間。

東方樹葉、三得利烏龍茶終端常規售價均在 5.5 元 / 瓶,只有個別其他品牌會增加賣點,越過這個價格帶。

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除了紅、綠、茉莉花茶、烏龍茶、普洱茶、玄米茶等,選項并不是很多。伊刻活泉推出現泡茶,可能是對無糖茶的另一種嘗試。

三得利的烏龍茶、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之所以能收入長虹,來自于強大的渠道優勢。

農夫山泉怕的是,東方樹葉雖為公司奠定了新的增長空間,但能否持續引爆市場、坐穩細分領域頭把交椅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