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茶百道們爭搶上市,加盟商們快不夠用了

2023-08-23 06:17:52來源:ZAKER財經  

「核心提示」

前有奈雪的茶港股上市后股價腰斬,后有古茗、滬上阿姨追趕 IPO。搶先遞交招股書,能讓茶百道 " 上岸 " 嗎?

作者 | 葉丹璇 ??

編輯 | 邢昀 ?


【資料圖】

雖然 " 新茶飲第一股 " 奈雪的茶上市即巔峰,兩年內市值蒸發近 230 億元人民幣,但這并不影響其他玩家們追求 " 第二股 " 的熱情。

近一個月以來,市場上已陸續傳出多家新茶飲品牌尋求上市的消息。除了早前在深交所無功而返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茶飲、滬上阿姨、霸王茶姬、新時沏等紛紛將目光投向港股或美股市場。

8 月 15 日,茶百道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 IPO 的道路上搶先起跑。2008 年在四川成都誕生的茶百道,依靠著加盟商的力量,目前在全國開出 7117 家門店。

在格外卷的茶飲市場里,一邊是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放開加盟,大步拓店,價格戰洶涌,另一邊是中端茶飲品牌集中尋求 IPO,對于茶百道而言,這一步搶占先機還遠遠算不上是 " 上岸 "。

一年賣出 8 億杯,

爭做中端茶飲第一股

茶百道謀求上市并不令人意外。

業內人士透露,受內外部環境影響,茶飲賽道對于上市這件事已經蠢蠢欲動了很久,各家都在悶聲做準備。一個更明顯的信號是,今年 5 月,茶百道獲得 9.5 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由蘭馨亞洲領投,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跟投。

新茶飲在 B 端和 C 端都卷得火熱,從降價打到加盟,唯獨在一級市場溫度并不熱烈。紅餐大數據顯示,2022 年茶飲品類披露的融資事件只有 26 起。而茶百道的這筆融資,是 2023 年新茶飲賽道的第一筆大額融資。

逐漸冷卻的市場情緒也加速了新茶飲品牌對于 IPO 速度的焦慮。首輪融資消息流出后,外界對于茶百道上市的傳言就不絕于耳,而茶百道對外界統一回復不予置評。

兩個多月后,茶百道招股書浮出水面。招股書顯示,在沖刺 IPO 前,茶百道密集的完成了兩輪融資。除了 5 月底對外披露的首輪融資,在 6 月 19 日,中金同富也投了 2000 萬元。以持股比例推算,Pre-IPO 階段茶百道的估值超過 175 億元。

茶百道在 2020 年至 2022 年間,營收不斷攀升,從 10.80 億元一路攀升到 42.32 億元,凈利潤也翻了 3 倍,達到 9.65 億元。

2022 年,茶百道共賣出 7.94 億杯,平均每單價格為 28.6 元,對比凈利潤來看,每賣出一杯奶茶相當于凈賺 1.2 元。

2023 年一季度,茶百道營收為 12.46 億元,同比增長 53.0%,凈利潤為 2.85 億元,同比增加 50.7%。

茶百道率先交出的成績不俗,從 2020 年起到 2023 年一季度,茶百道的凈利潤率均高于 20%。盡管 2020 年、2021 年,蜜雪冰城的凈利潤均遙遙領先于茶百道,但從招股書披露的凈利潤率來看,2019 年、2020 年與 2021 年,蜜雪冰城凈利潤率分別為 17.2%、13.5% 與 18.5%,不敵茶百道。

有趣的是,同樣都是依靠加盟模式擴張,蜜雪冰城對加盟商是自產自銷,這樣可以把價格壓到足夠低,茶百道則是從上游供應商進貨再賣給加盟商,賺中間溢價。

招股書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亮點是,茶百道對于外賣渠道的重視,以及外賣對其營收帶來的貢獻。數據顯示,2020 年至 2023 年 Q1,茶百道外賣渠道的訂單占比從 47.6% 上升至 58%,超過總單量的一半。

在疫情綿延的三年里,過去倚重線下門店的茶飲品牌營收均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外賣的持續重視和深耕給茶百道帶來了機會,門店營業額達到百億規模。2023 年 3 月,茶百道已有 97.5% 的門店通過第三方線上配送平臺履行線上訂單。

然而," 中端茶飲第一股 " 并沒有那么好當,茶百道的傲人業績背后也有壓力和焦慮。招股書顯示,2022 年,茶百道營收增速僅為 16.12%,與 2021 年的 237.40% 增速相比,堪稱戛然減速。

凈利潤同樣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2020-2022 年,茶百道分別實現凈利潤 2.38 億元、7.79 億元、9.65 億元,其中,2021 年的凈利潤增速高達 227.31%,2022 年增速則僅為 23.88%。

加盟商快不夠用了?

今年以來," 萬店 " 成為飲品行業的熱詞,再次登上風口浪尖。新茶飲隔壁的咖啡賽道也卷得火熱,6 月份瑞幸達成萬店規模,又將行業情緒推上了一個高峰。

事實上,對于餐飲行業而言,萬店并不是一個輕易達成的目標。據《中國餐飲發展報告 2023》,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國餐飲行業的萬店連鎖品牌共有 5 家,分別是蜜雪冰城、華萊士、絕味鴨脖、正新雞排、瑞幸咖啡。

當飲品行業的茶、咖賽道分別出現了一個萬店巨頭時,受困于現有規模的競爭者品牌便急切地想要對標巨頭,同時擴張市場規模。

對于新茶飲賽道而言,今年的首要關鍵詞就是 " 擴張 "。今年上半年,喜茶、樂樂茶、奈雪的茶相繼松口,放開加盟資質,想要借加盟商來深探廣大的低線城市腹地,劍指存量市場。但高端品牌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限于門店品質、規模和加盟商資質的高門檻,在加盟門店的數量上無法與中端品牌相抗衡。

中端茶飲品牌也在擴張開店一事上不斷提速。今年 4 月,滬上阿姨在全國合作伙伴大會上透露,"2023 年,滬上阿姨計劃新增門店 3000 家;年底營業門店數預計將會突破 8000 家,簽約門店超過 1 萬家。" 而早在 2 月份,古茗也在公布 2023 年戰略目標時宣布,本年度計劃總門店數突破 1 萬家。

2018 年放開全國加盟的茶百道,從 2020 年拓店提速。門店數量從 2020 年 1 月 1 日的 531 家擴張到 2023 年 3 月底的 6597 家,招股書顯示,到 2023 年 8 月,茶百道共有 7117 家店,其中 99% 為加盟店。

盡管開店擴張,跑馬圈地成為行業常態,加盟商作為品牌的 " 搖錢樹 ",卻漸漸不夠用了。

一名南方省份的茶百道加盟商向《豹變》透露,自己從事現制茶飲行業已經七年,目前市面上的連鎖茶飲品牌大多數在靠加盟商養活,部分加盟商在 2021 年前后拋售套現,而現在不少加盟商都被套牢了。該名加盟商的店面位于城市步行街商圈,他坦言,一條街上總共有 6 個連鎖奶茶品牌,最夸張的時候,街頭和街尾有同一品牌的兩家不同加盟商的門店。

換言之,在品牌的拓店戰爭日益白熱化背后,新茶飲之于加盟商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

加盟商的困境也直接體現在了招股書上。以茶百道為例,閉店數量正在不斷遞增,而新開門店數量的增長卻在放緩。

2020 年 -2022 年,茶百道關閉門店分別為 3 家、13 家、76 家,而僅是今年 Q1,茶百道關閉門店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一半。同時,新開門店數量也從 2021 年的 2843 家下降至 2022 年的 1358 家,縮水近 50%。今年 Q1 的開店數量也同比下降了 11%。

招股書中,茶百道反復將加盟商列入經營風險因素中:" 加盟店的業績對我們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我們無法控制門店的運營或維持我們與加盟商的現有關系 "" 我們未來的增長取決于引入新加盟商,可能因為多種原因而無法維持過往的擴張速度。"

古茗也在加盟商問題上有所動作。2022 年,古茗宣布加盟商可以推遲繳納加盟費用,同時,為了挽留加盟商,紓解加盟商經營壓力,還提出 " 正常經營情況下,加盟商一年內閉店,古茗退還全部加盟合作費。"

加盟商之間已經近乎貼身纏斗,品牌們跟加盟商之間的博弈也更多。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每周消費新式茶飲的消費者占比達 94.0%。這意味著新茶飲的市場教育早已完成,在 C 端想要挖掘更多的消費者變難了。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新茶飲過去以價格帶劃分的高中低端品牌壁壘正在逐步瓦解。從喜茶、奈雪放下身段爭奪加盟商的那一刻起,新茶飲進入了 " 全加盟時代 "。

潛在的意向加盟商池子沒有變大,岸上垂釣的新茶飲品牌卻越來越多,加盟商也快要不夠用了。

IPO 不是答案

???????

新茶飲賽道看似如火如荼,實則危機四伏,那么茶百道等中端品牌全都在卯著一股勁兒 IPO 賽跑也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紅餐大數據顯示,我國茶飲市場規模從 2019 年的 1063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361 億元。預測 2023 年,我國茶飲市場規模有望超 1500 億元。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新茶飲賽道目前摸到天花板。業內人士對《豹變》表示,潛在的市場還是值得挖掘的,否則品牌不會一窩蜂地去做(拓店)這件事。

然而,2023 年以來,行業逐漸形成的一個共識是:傳統的競爭格局正在被打破,新茶飲賽道正在進入一種 " 無邊界 " 的競爭格局。喜茶、奈雪等高線品牌下探價格,開放加盟的同時,以下沉市場著稱的蜜雪冰城也在反攻一二線城市。

窄門餐眼小程序顯示,蜜雪冰城 2023 年拓店數量最多的四個城市為上海、武漢、鄭州和成都,分別為 40 家、30 家 28 家和 28 家。與此同時北京、無錫、合肥、佛山、南昌和長沙,這些經濟發達或省會城市也位列其門店拓店前十榜中。

新茶飲的內卷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但當擴張被反復重提,赤裸裸地奔萬店目標而去時,錢是最大的難題。

擴張意味著拓店,而拓店背后,品牌原有的供應鏈體系必然承壓。

以茶百道為例,公司不僅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是強化供應鏈,也在融資后對外強調,資金將用于智能生產加工基地和供應鏈基地等上游建設,搭建完善數智化系統。這也是中端品牌共同薄弱的一環,對上游供應鏈掌握能力不足,依賴于外部供應商,是茶百道古茗們共同的功課。

無論是鋪開店面規模還是背后的供應鏈建設,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而錢從哪里來,無非要靠品牌自身的造血能力,或者將目光轉向資本市場。

融資數量減少,消費投資退潮,背后是一級市場對于新茶飲賽道的熱情和關注正在冷卻的現實。

打通二級市場的路,這個時候變得十分重要,即便是在二級市場上重演一遍 " 前輩 " 奈雪的故事。

盡管股價一直不樂觀,一名接近奈雪的人士對《豹變》表示,在還在虧損的情況下,上市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資金成為最重要的問題,以至于茶飲品牌的 IPO 之路突然變得擁擠。對于品牌而言,在上市一事上搶占了先機,就等于在后續的業務擴張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新茶飲第二股,不僅僅是一個名頭,也意味著實打實的時間窗口。

然而,新茶飲的功課不只在 IPO 上,上市后的功課才是一塊硬骨頭。

一年賣出 8 億杯,你貢獻了多少?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