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雙11”預售活動開啟 資管機構紛紛推“種草”清單

2022-11-07 08:26:00來源:城市金融報  

“雙11”預售活動近日開啟,資管機構也紛紛借這波“買買買”的東風展開營銷。調查發現,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等均在今年“雙11”預售期間推介精選理財產品,方便投資者配置選購。

與此同時,在直播大行其道的當下,這些資管機構也積極開展直播互動,在強化投資者教育的同時起到引流的效果。

多家機構推“種草”清單

“雙11”預售開啟當天,平安理財推出“雙11理財精選”,包括“新安鑫64號觸盈封閉混合類”等1年期及以上產品、部分定開類理財產品以及多款靈活持有類產品,主打起購門檻低、“理財入門必備”等賣點。

光大理財則強調做好“雙11”期間財富積累的重要性,并介紹“陽光金15M創利穩進7期(封閉式)”產品,主打“配置穩健”“資產優質”“封閉運籌”等特征。

招銀理財配合“雙11”預售活動發布的理財產品購買清單中涵蓋4款1年期及以上產品。

在居民理財意識覺醒、投資需求強烈的當下,大型購物節期間,分享理財“購物車”成為“新潮流”。貝塔財富管理研究提示稱,全民理財時代,投資者應警惕成為理財“購物狂”。一旦持有過多理財產品,容易出現以下兩個問題:一方面,好的資產配置應該有組合思路,如果持倉數量太多,就很難進行整體的資產組合運作,從而難以考慮組合的預期收益,暴露相關風險;另一方面,持倉分散看似會降低風險,但如果過于分散,并且對每只理財產品的研究深度不夠,就很容易出現忘記跟蹤產品的問題。

貝塔財富管理研究認為,要想確定合適的持倉數量,第一是看投資金額,資金量越大越要考慮分散風險。如果資金量在10萬元以上,可以持有5至10只理財產品,如果資金量在一兩萬元左右,分攤到太多只理財產品上反而會增加手續費成本,因此最好控制在5只以內。第二是看投資經驗,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持有理財產品越多越難管理。剛入門的新手投資者可以持有3至5只理財產品“試水”,積累一定經驗后再逐漸增加。持有某只理財產品,一般源于對該理財產品投資理念的認同,投資者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

直播益處多更要重合規

直播形式的走紅,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雙11”的玩法。10月24日預售開啟當晚,頭部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一度高達4.5億人次,可見其火爆。資管行業也不甘“落伍”,近年來,越來越多機構通過線上渠道尤其是直播形式,服務客戶并開展投資者教育。

陸金所和艾瑞咨詢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市場,新中產階層尤其以80后和90后為主的群體,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學歷較高,更愿意接受互聯網等新事物。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個階層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投資理財意識較強。同時,傳統的投資理財方式受限于時間和物理網點分布等原因,使得上述群體更愿意接受線上的投資理財服務,理財直播的形式更受年輕一代歡迎。

直播形式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更有趣生動的投教基礎知識、更新鮮及時的熱點解析、更豐富和通俗易懂的深度點評,并為投資者傳遞正確的投資理財態度,提高金融知識水平。

對此,富國基金首席基金投資分析師沈紹煒、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卓提示,為吸引投資者關注,部分機構可能采用過度娛樂化的方式進行直播,或者邀請一些不具備相關金融從業資格的“大V”普及投資理財知識,這將對投資者構成誤導。此外,為了活躍氣氛,理財直播過程中也會采用發放紅包或獎品等形式來提升投資者的參與度,但是,如果和銷售產品等掛鉤、通過發紅包或獎品等形式推薦產品,就可能存在誘導投資者刺激銷售等違規行為。 (胡楊)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