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2020年我國塑料制品年產量7603.2萬噸 塑料污染防治仍存較大問題

2021-07-19 10:28:14來源: 科技日報   

“2020年我國塑料制品年產量7603.2萬噸,同比減少7.1%,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塑料的廢棄也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影響。”17日,在“2021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上,中科院院士、“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顧問兼專家組組長李景虹說。

李景虹指出,我國塑料污染防治存在的關鍵問題主要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防治意識較為薄弱;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不適應、不完善;塑料產品市場混亂缺乏有效監管;可降解替代產品應用面臨困難和制約因素;廢塑料回收和利用體系不健全等。

2020年9月,由李景虹作為項目負責人的中科院學部“我國塑料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咨詢評議項目正式啟動。

“項目將聚焦塑料再生的關鍵技術及發展研究、再生塑料的市場分析以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再生塑料行業的綠色發展愿景等關鍵環節,最終提出廢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預測、廢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以及塑料污染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與技術推廣協同發展的戰略建議。”李景虹說。

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聯合主辦,以“開展政策交流,構建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體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宗旨。在16日的論壇新聞發布會上,凝結著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一年工作結晶、代表塑料制品設計符合易回收易再生設計標準的藍色“回”字標已正式實施使用,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在致辭中指出,塑料工業高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問題。廢棄塑料由于不規范處置,缺乏有效回收利用技術,長期積累,造成嚴重環境污染。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已成為一項全球的挑戰,各主要國家都在采取解決措施,研究和制定解決方案。年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配合政府部門在推動產業鏈合作、制定國家標準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對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一年來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說,《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評價通則》(以下簡稱雙易設計標準)的正式實施,代表著塑料制品從制造到使用、回收以及循環利用的整個環節,從“可回收時代”正式向“易回收、易再生時代”轉變,其目的是促使再生塑料循環產業向實現產業鏈模式、區塊運營、閉環管控的提升邁出堅實的一步。“雙易設計”標準、“雙易標識”體現了我們對綠色發展的追求,對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積極舉措。

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廢鋼利用量約2.6億噸,替代62%品位鐵精礦約4.1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1450萬噸,占國內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的 23.5%,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保障我國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2020年,我國十類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3.78億噸,據測算,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億噸,減少排放廢水260億噸、二氧化碳9.45億噸和二氧化硫886萬噸。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表示,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對廢棄資源的再生利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活動對原生資源的消耗,以更少的資源取得更大的發展。

論壇還分享了產業鏈共同打造的農膜循環利用、外賣餐盒循環利用、托盤循環利用等案例。

云南曲靖塑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斌介紹了PRA農膜循環再生模式,即生產銷售又回收造粒,并實現了跨產業合作。據介紹, PRA模式已持續六年,均每年凈化150萬畝土地。

上海樂橘科技有限公司CEO石翔介紹,樂橘所有托盤百分百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原料,并希望在2025年之前超過70%以上的樂橘云盤使用再生塑料。(付麗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