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高氣壓給地面蓋上“鍋蓋” 49.6℃熱浪襲擊北美等地

2021-07-19 15:12:36來源:科技日報  

49.6℃,位于北緯50°附的加拿大小鎮利頓,在6月29日創下了加拿大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小鎮利頓與我國黑龍江省黑河市緯度相,但因其特殊的盆地地形,該地一直是加拿大夏季氣溫較高的地區之一。但此次利頓的極端高溫,將此前1937年創下的加拿大夏季最高氣溫記錄45℃,足足提升了5℃。

不僅是在利頓,北美西海岸的溫哥華、西雅圖、波特蘭等地,均出現了氣溫顯著高于往年的極端高溫天氣。其中波特蘭的最高氣溫更是達到46.6℃,超過往年夏季均最高氣溫約20℃。

此次襲擊北美等地的高溫熱浪成因究竟是什么?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面對日漸頻繁的夏季高溫天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為此,記者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高氣壓給地面蓋上“鍋蓋”

世界氣象組織一般將日最高氣溫超過32℃的天氣定義為高溫熱浪,中國氣象學則將連續三日日最高氣溫達到35℃的天氣定義為高溫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7月1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全球的百葉箱氣溫觀測數據顯示,歐洲大部、北美西部、西亞、北非、俄羅斯遠東地區等地的氣溫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2℃以上,其中加拿大西部、美國西北部、歐洲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局部偏高4℃以上,而加拿大西部的局部地區甚至偏高6℃以上,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40℃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與歷史同期相比屬于極端異常高溫現象。

對于此次襲擊北半球部分地區的高溫熱浪,陳麗娟認為應是由北半球中緯度環流異常和副熱帶高壓異常兩者協同作用所導致。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對全球大氣環流的監測顯示,一個月,北半球西風帶環流存在四個高壓脊中心,分別在歐洲、俄羅斯遠東地區、北美西部和大西洋北部上空,這也正是遭遇此次高溫熱浪襲擊的主要地區。

尤其是在北美西部,西風帶環流的高壓中心與向北延伸至北緯50°附的東太洋副熱帶高壓結合,形成了一個“Ω”型高壓脊,強大的暖高壓像“鍋蓋”一樣將熱空氣籠罩在下方,難以散開,因而使得地面氣溫不斷升高,造成了此次北美地區極端的高溫熱浪天氣。

熱浪對我國影響幾何?

基本與北美等地區同時,我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此次北半球西風帶環流異常與副熱帶高壓共同作用的影響。

陳麗娟表示,7月以來,我國新疆地區受歐洲高壓脊與北非副熱帶高壓北伸和東擴的影響,出現了階段的高溫天氣。我國黃淮、江淮、江南大部和華南等地在6月受到西太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大和階段西伸的影響,也出現了較常年偏多5-10天的高溫天氣。

而在過去的6月21日至7月15日期間,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內蒙古大部、東北北部、西北大部、華北大部、西藏、西南北部、江南西部、華南南部局部偏高1℃-2℃,西北地區東北部(寧夏及周邊省份的局部地區)偏高2℃-4℃。

但總體來講,與同期的歐美等高溫熱浪區相比,我國氣溫異常偏高幅度相對較小。

夏季高溫來襲,哪些方面需格外注意?

雖然到目前來看,此次極端高溫熱浪天氣對我國的影響較小,但夏季高溫在我國也時有發生,其不利影響我們仍需謹慎防范。

在夏季的高溫天氣時,日常生活也會變得“危機四伏”。

比如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柳艷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特別提醒大家,在極端高溫天氣中,經過長時間暴曬的金屬物體表面溫度相對較高,直接觸碰容易造成皮膚損傷,應格外注意。

而高溫天氣下的汽車則更是暗藏諸多隱患。如車輛表面引擎蓋等處經過高溫暴曬后,表面溫度升高,易導致人員燙傷。而封閉車廂經過陽光暴曬后,內部溫度可達60℃以上,車內打火機、玻璃瓶香水、碳酸飲料等物體極易發生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若是有人員尤其是嬰幼兒在高溫天氣下被困車內,更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需格外注意。另一方面,高溫天氣下瀝青路面溫度升高,往往可達60℃-70℃,車輛輪胎在行駛過程中與高溫地面不斷摩擦,胎壓升高,爆胎風險加大。因此在高溫天氣時,駕駛員應加強對汽車輪胎等部位的檢查保養,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

此外,高溫天氣對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也會造成一定影響。防暑降溫需求的增加會致使水、電消耗量迅速上升,對水、電供應產生超負荷壓力,由此引發的水資源和電力短缺,將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而持續的高溫天氣對農業生產影響最為顯著。高溫會加劇土壤水分蒸發和農作物的蒸騰作用,當疊加少雨天氣時便會引發旱情,對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也需有關部門時刻關注。

警惕高溫成健康威脅

相比埋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高溫隱患,高溫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則更加直接。

中暑,是夏季高溫天氣時人體最易出現的不適癥狀。

柳艷香表示,人體體溫恒定,但長時間暴露在高溫及熱輻射環境中,極易造成人體熱量調節失衡,導致生理中暑。輕度表現為頭暈惡心、胸悶氣短、全身無力等癥狀。中度則還會出現發燒、心慌氣短,手腳冰涼等癥狀。但通常只要迅速離開高溫暴曬環境,在陰涼通風處進行適度降溫,及時補充水份或電解質飲料,便可得到較快緩解。而更為嚴重的中暑則被稱為熱射病,嚴重時會導致高燒、全身抽搐乃至昏迷,甚至會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醫。

柳艷香還提醒道,相比生理中暑,更加隱蔽的是情緒中暑。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會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產生影響,睡眠質量降低、食欲不振、焦慮暴躁等都是情緒中暑后的反應。除了要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中,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飲食,及時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瓜果蔬菜,多參與令人愉悅的活動等,也是預防和緩解情緒中暑的有效措施。

此外,柳艷香還專門提醒老年人、體質虛弱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夏季高溫易使心血管負擔加大,需格外關注身體狀況,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從而誘發疾病。(都芃)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