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奇瑞的新股東,會成為下一個“富士康”嗎?

2022-02-24 12:52:04來源:蓋世汽車  

作為曾經的自主一哥,奇瑞汽車的IPO之路卻走的相當艱難。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動過奇瑞上市的進程,開啟了奇瑞汽車的股份制改造,但磕磕絆絆了將近20年,奇瑞依舊未能實現整體上市的目標。

奇瑞的漫漫上市路

我們來簡單梳理下奇瑞汽車此前IPO進程中的幾個重要節點。

圖片來源:奇瑞汽車

2009年6月奇瑞以29億元的價格向華融資產等多家企業出售了20%股權,曾被看做是奇瑞要上市的前奏。2010年還曾傳出奇瑞遞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但到了2011年,奇瑞的官方回應卻變成了暫不考慮上市。隨后,因為市場業績持續下滑,奇瑞汽車跨入了內部深度調整階段,在2012年結束了多品牌混戰的亂局,宣布回歸一個“奇瑞”品牌。

十年之后的2019年,奇瑞再次釋放出了要醞釀上市的強烈信號。2019年12月,奇瑞混改邁出重要一步,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青島五道口)注資成為奇瑞第一大股東。當時,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增資擴股的目的就是為日后上市做準備。不過,兩年時間過去了,奇瑞上市依舊沒有實質性進展。

圖片來源:奇瑞汽車

2022年農歷新年過后,奇瑞混改又傳出了新進展,伴隨而來的則是關于奇瑞上市的新一輪討論。

2022年2月11日,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已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簽訂當天,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還與青島五道口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該協議簽署前,青島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的股權。

圖片來源:企查查

緊接著,在2月21日,立訊精密再發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135億元,投向智能可穿戴、智能移動終端和智能汽車等領域。不過立訊精密也表示,其并無推出自有汽車品牌的計劃,此次跨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目的主要是做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以在汽車半導體市場掌握更多話語權。

立訊精密成為繼富士康之后,“果鏈”(蘋果公司生態鏈上的重要企業)上又一家進入汽車產業的企業。

資料顯示,立訊精密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家總部設在廣東東莞的技術型公司,旗下業務涵蓋了消費電子、通訊、汽車等領域,2017年立訊精密取得了蘋果AirPods的代工資格,成為“果鏈”企業。2010年9月,立訊精密在深交所上市。

立訊精密有何圖謀?

事實上,此次投資奇瑞并不是立訊精密首次和汽車產業聯系在一起。2012年開始,立訊精密其實就已經開始涉足汽車相關領域,生產過汽車線束、汽車電器等產品,只不過相對于其他主體業務,汽車板塊此前在立訊精密的權重并不高(立訊精密2021年的半年報顯示,汽車產業相關的業務只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68%)。

立訊精密官網上展示的汽車相關產品,圖片來源:立訊精密

代工蘋果產品之后,立訊精密迎來了快速發展,但與蘋果越來越深度的捆綁,也已經開始束縛立訊精密的成長。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分別為358.5億元、625億元和92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億元、47億元和72億元,這其中,蘋果相關業務貢獻的收入分別占比44.85%、55.43%和70%。到了2021年,立訊精密的營收雖然還在漲,但盈利能力卻大不如前,影響因素有很多,新冠疫情的反復、原材料價格的調整都有影響,此外,蘋果在去年下半年推新品時的“加量降價”策略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原因。

核心業務過于集中,勢必會降低企業低于市場風險的能力,2021年另一家“果鏈”企業——歐菲光已經用親身經歷做了證明。2021年3月蘋果終止了與歐菲光的合作,導致后者在2021年出現了巨額虧損(此前歐菲光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的虧損最高可達27億元),市值一度縮水超300億。

立訊精密顯然也需要開拓新業務,分散市場風險。

最近幾年,要評選出國內最火的行業?新能源汽車肯定是個重要的備選項。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界企業蜂擁而至,而且對立訊精密而言,要跨界到汽車領域,是有藍本可以參考的。同樣以代工生產蘋果產品為主業的富士康,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發力汽車產業,一度也讓代工生產汽車成為行業內的熱議話題。和富士康一樣,在代工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業務逐步陷入盈利難困境之后,立訊精密也有比較強的意愿去嘗試開拓新業務。目前看來,向新能源汽車等熱門領域傾斜資源,不失為明智之舉。

奇瑞的得失?

再次引入新股東,對奇瑞汽車又意味著什么呢?

有消息稱,奇瑞內部人士表示立訊入股后,奇瑞的混改就基本結束了。奇瑞混改的目的是為上市做準備,完成混改之后,奇瑞再次啟動上市計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從當前的發展勢頭看,也確實為奇瑞上市提供了不錯的環境。

奇瑞汽車近期整體表現相當不俗。剛剛過去的 2021年,奇瑞集團以31.7%的同比增幅交出了累計961,926輛的銷量紀錄,刷新了自己的歷史紀錄,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超十萬輛,實現了翻番增長。2022年1月,奇瑞集團繼續著強勢的市場表現,共計售車10.77萬輛,同比增長20%。受益于QQ冰激淋等新車的熱銷,奇瑞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也迎來開門紅,1月奇瑞旗下新能源車型銷量超2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7倍。按照此前制定的目標,2022年奇瑞集團要確保年銷150萬輛,力爭200萬輛。如果能夠達成目標,奇瑞很有可能將在2022年重現昔日自主一哥的輝煌。

可問題是,在逐步走上正軌的大背景下引入新的大股東,會不會進一步加大積壓在奇瑞身上的經營負擔呢?過去奇瑞汽車市場動蕩的年份中,誘因其實并不是奇瑞的產品力不行,研發跟不上。事實上,至少在自主品牌中,奇瑞在技術積累和制造能力方面都是有優勢的,之所以表現不佳,更大的原因是奇瑞內部在管理上出了大問題。因為沒有上市,奇瑞需要引入更多的外部資金,但外部資金投入之后,肯定是需要奇瑞做出相應的調整,給出一定的發展承諾,內部管理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頻繁的引入外部資金,對企業的發展可不一定是好事兒,特別是在這家企業剛剛走出低迷,開啟復興之路的關鍵時刻。

目前,對于“果鏈”企業立訊精密入股奇瑞,業界也有猜測,后者的目標可能不是奇瑞,而是要在汽車行業打好基礎,以吸引蘋果的汽車項目。未來能代工蘋果汽車,才是立訊精密當前發力汽車產業的主要目的。不過,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持續壯大,后續與其他汽車品牌進行合作也不無可能,畢竟和進入汽車行業的富士康一樣,立訊精密的長期目標也是要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1的領導者。此前有消息稱,立訊精密與奇瑞的戰略合作有排他條款,今后奇瑞系三家公司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

對奇瑞而言,借助國企混改的東風引入新股東,在解決了發展資金的問題之后,更重要的還在于如何重新梳理出企業新的管理制度。此外,立訊精密與奇瑞的合作主要會在新能源領域展開(按照上文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立訊精密擬與奇瑞新能源組建合資公司),借助此次合作,奇瑞新能源如果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并實現分拆上市,對奇瑞而言也算是圓了多年以來的上市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