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東數西算”為什么勢在必行,哪些企業在行動?

2022-02-24 10:57:16來源:紫金商業評論微信號  

“東數西算”工程要避免一哄而上!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田淑杰 | 編輯:呂馨蓓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戰略性工程之后,近期中國又啟動了一項重大工程,即最近大熱的“東數西算”工程。

受此影響,自2月18日以來,東數西算相關概念持續上揚,概念股掀起漲停潮,截至2月23日收盤,依米康(300249)、佳力圖(603912)、美利云(000815)、貴廣網絡(600996)走出四個漲停板,首都在線、浙大網新(600797)等漲幅居前。

什么是“東數西算”?發改委在2月17日對外公布的政策解讀中這樣表示,“數”指數據,“算”指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實際上,早在2021年5月24日,發改委聯合多個部門印發了一份文件,名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的方案。

僅僅兩日之后,2021年5月26日,在貴陽2021數博會開幕式上,國家官宣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工程啟動,從而將“東數西算”推向公眾視野。

最近,發改委再次聯合多個部門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這標志著,“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已經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01

“東數西算”勢在必行

中國數據市場方興未艾,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已達到1500億元。但數據中心歷來是耗電大戶,被稱為“不冒煙的鋼廠”和“電老虎”。

根據華北電力大學撰寫的《點亮綠色云端: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與可再生能源使用潛力研究》,2018年我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約為1609億千瓦時,占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35%,規模甚至超過了同期上海市的用電總量(1567億千瓦時)。

資料顯示,一座超大型數據中心(IDC)一年的耗電量可能超過億度,其中制冷耗電量占比近四成。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將數據中心定位為高能耗產業。

在微觀層面,數據中心電力成本占其運營成本的56.7%,其中占據能耗比重最大的為IT設備和制冷系統,二者合計占數據中心總能耗的80%。

這導致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數據中心的用電來源仍以傳統的火電為主,占比在70%以上,其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僅有20%出頭。

這就與我們國家的碳排放目標相悖。我國對于碳排放的目標是,力爭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所以各行各業都要減少碳排放。

而在大型數據中心(IDC)上,西部恰恰有東部沒有的優勢。

從東部上海出發,沿沈海、榮烏、京新、京藏高速一路向西北,便可到達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如果上海的溫度是10度,那么烏蘭察布市同一時間就只有零下10度,1557公里,20度溫差,是大自然造就了“東數西算”的合理性。

而烏蘭察布的集寧大數據產業園,是此次“東數西算”工程提到的八大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長期的數據觀測顯示,烏蘭察布全年平均氣溫4.3℃,全年氣溫低于15℃的時長為6799小時,對數據中心而言,這意味著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具備充足的自然冷卻條件。

02

東西部“分工”

放眼全球,數字化浪潮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搶占數字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把握新形勢下的產業變革機遇已是所有人的共識。

數據已經成為了繼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之后的又一關鍵生產要素,算力在數字時代扮演著全新生產力的角色,而以數據中心(IDC)、超級計算中心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

根據CDCC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規劃新增機柜總數約99.15萬架,存量機柜總數達到約415.06萬架,僅2021年,75%的新增機柜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東部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呈現東西部發展不平衡趨勢。

一家頭部IDC廠商表示,“東數西算”首次從頂層設計角度規劃國家算力網絡體系,解決的是目前數據中心建設中存在的東西部發展“冷熱不均、供需錯配”等問題。在統一籌劃建設下,對于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有望率先向西部地區轉移。

“東數西算”工程可謂是在云端的“西部大開發”,它將讓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的東部地區,打造成處理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頻通話、人工智能推理等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

“東數西算”讓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發展成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的需求,即由西部地區處理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

具體來看,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將以對熱數據和溫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為主。

這些地區,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核心區域,也是重要的城市群。尤其前三個,本身就處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用戶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建成之后的樞紐節點,基本上都是服務于本區域的需求,屬于“內部消化”。

而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都在西部地區,當地的算力需求不大,他們作為樞紐節點,主要作用是“對外輸出算力”,以存儲和運算冷數據為主。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憑借自身土地成本低、可再生能源豐富(風力、水力發電)、氣候適宜(北部氣溫低)的優勢,建設低成本、低能耗的數據中心,承接東部地區的算力需求。

03

企業在行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有利于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也有利于促進綠色發展,加大數據中心在西部布局,將大幅提升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同時通過技術創新、以大換小、低碳發展等措施,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對此,一些大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很早就在全國布局。

中國電信作為作為全球運營商中最大的IDC服務商,近年來就反復強調“云改數轉”戰略。

在“東數”方面,擁有安全可靠的中國電信(南京)吉山云計算中心;在“西算”方面,擁有以綠色低碳著稱的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以及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新型大數據中心等大型的數據中心。

阿里巴巴方面,在京津冀的方向上落子很重,比如阿里張北數據中心已于2016年9月投產,這里距離北京僅有230公里。這個數據中心集群由阿里云聯數據中心、阿里數據港(603881)數據中心、阿里中都草原數據中心組成,采用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這里也是國內云計算數據中心規模最大的浸沒式液冷集群。

除了布局京津冀,阿里也在其他地區建立了數據中心,盡管這些數據中心不一定匯聚在十大集群內。比如,其內蒙古樞紐烏蘭察布超級數據中心于2020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

騰訊的布局相比阿里的集中度要更為分散,在京津冀有張家口集群,騰訊懷來數據中心總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項目總投資300億;在長三角區域,騰訊在上海青浦區有一個亞太第一的數據中心,容納10萬臺服務器。

在西邊,成渝區域,位于兩江新區的騰訊西部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預計2022年建成投用,將憑借20萬臺服務器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在貴州區域,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洞內布局5萬臺服務器,極限PUE有望達到1.1左右。

華為方面,在貴安數據集群上,華為在全球最大的云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中。這個可容納100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是華為云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承載了華為云和華為流程IT、消費者云等業務。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521畝,總體建成后將可容納100萬臺服務器,PUE僅為1.12。在數據中心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預計每年可節省電力10.1億度,減少碳排放81萬噸

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火山引擎在全國部署大量CDN節點,可以為東西部的企業和用戶提供傳輸加速服務。目前,火山引擎正在加強西部數據中心人才培養和招聘,以及西部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包括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相關耗材、服務器/交換機等零配件等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建設。

亞馬遜云科技在寧夏樞紐節點有布局。由西云數據運營的亞馬遜云科技寧夏區域屬于“東數西算”中衛集群,于2017年12月正式上線。2021年宣布二期擴建,預計新增廠房設施面積及可支持計算容量達一期的1.3倍。

UCloud在長三角算力樞紐節點和內蒙古算力樞紐節點各規劃了一個大型數據中心。據相關人士透露,UCloud烏蘭察布云計算中心位于集寧大數據產業園,規劃建設5棟數據中心,總計可容納6000個8.8KW機柜,UCloud長三角云計算中心則位于上海青浦,一期可容納3000個機柜,預計投產時間為2022年。

此外,快手、百度、京東、美利云等互聯網或云服務企業也公布了其“東數西算”的布局。

企業在這方面的做法顯然比較積極。但需要提醒的是,“東數西算”工程要避免一哄而上,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投資,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在“東數西算”工程建設過程中,在投什么、投多少、怎么投方面應注重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在快速形成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的同時,避免出現無效投資,努力實現效率與效益的雙重目的。

參考資料:

《到底該如何看待“東數西算”?》 來源:鮮棗課堂

《全網熱議的“東數西算”,憑啥能比肩南水北調?》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

《“東數西算”如何撬動超千億元投資?》來源:IT時報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紫金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數據中心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