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價格差17萬!Model 3各國售價曝光,中國消費者最幸福

2023-09-01 07:47:53來源:12缸汽車  

進口車在國外市場賣得便宜,但是在中國卻賣得貴,似乎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然而,這個常識卻被電動化所打破。今年7月份,大眾ID.3經過降價之后,在中國市場的售價約為1.5萬歐元,而在德國的售價卻高達4萬歐元,價格相差20萬元。

事實上,大眾ID.3并不是個例,特斯拉Model 3也存在同樣的情況。作為上半年全球第二大暢銷的純電動車型,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各大主流市場的售價存在較大的差異。


(相關資料圖)

結合特斯拉官網公布的價格信息,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范圍內,新加坡的售價最高,中國大陸的售價最便宜。具體來看,特斯拉Model 3基礎版在新加坡的售價為75990新元,約合人民幣40.8萬元。

作為參考,經過多次降價之后,特斯拉Model 3基礎版在國內市場的售價為23.19萬元。一經對比,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差價便高達17萬元。

當然,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的售價高于其他地區,主要在于市場的特殊性。新加坡對汽車保有量的管控非常嚴苛,汽車平均增長率幾乎為零。在這樣的情況下,汽車在新加坡幾乎是奢侈品般的存在。

在新加坡想要擁有自己的車,必須先有擁車證(COE)。擁車證由新加坡當局頒發的許可證,持有者可購買并擁有一輛車。不過,擁車證的有效期僅僅只有10年,到期作廢后,車主需要重新購買擁車證。

因COE的數量有限,擁車證的價格在持續上升。據陸交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新加坡私人汽車擁車證的價格已達12萬新元。當車主拍下擁車證之后,等待他們的是更加高的稅費。

新加坡不生產汽車,充其量只是汽車“搬運工”。除了COE成本之外,特斯拉Model 3還需要繳納100%的附加注冊費、道路稅(2.4萬元/年)等費用。在各種稅費的疊加下,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的售價接近我國的兩倍。

毫無疑問,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售價高的原因,在于各種稅費的疊加。令人好奇的是,即使是同樣建有工廠的美國和德國,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依舊高于中國。

看似對中國消費者友好的背后,更多的是特斯拉與本土車企之間的“博弈”。

在特斯拉Model 3開啟降價時,李斌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并不具備定價權。盡管李斌的觀點有點夸大,但是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包括比亞迪漢、小鵬P7、深藍SL03等車型在產品力上都完全不遜色于特斯拉Model 3。

隨著競品車型不斷涌現,特斯拉Model 3的領先優勢也被不斷削弱,最直接的體現無疑是產品交付周期。據了解,特斯拉Model 3/Y交付周期基本維持在1-4周。為了保證穩定的銷量增長和市場份額,特斯拉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在中國市場上掀起了價格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還是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S的價格都降至歷史新低,明顯低于其他主流國家和地區。

當然,“內卷”是促使特斯拉降價的原因,真正給予特斯拉底氣是自身在中國的本土供應鏈優勢。

除了“內卷”帶來的影響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起到關鍵作用。目前特斯拉在德國、美國、中國等國家都建設了工廠。

然而,上海超級工廠被稱為特斯拉全球生產和銷售的“心臟和肺”。據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工廠占特斯拉全球銷量的50%以上。

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后,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實現了大部分進口零件的國產化。據數據顯示,特斯拉車型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95%,原材料幾乎由國內企業提供,核心零部件也完成了國產化。

馬斯克在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是曾表示:“以前我們將世界其他地方生產的零部件運往上海,現在只要在當地采購這些零部件,就會大大降低汽車的成本。”

這意味著,伴隨著特斯拉國產率高,即使在同樣的生產技術下,上海工廠的生產成本也將低于特斯拉其他工廠。舉個例子,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賣23萬就能有利潤,那么在美國必須要賣32萬元才能實現利潤。

截至2022年年底,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成本降低至少30%,但馬斯克仍不滿足。據業內人士透露,馬斯克要求新款Model 3成本繼續降低14%。事實上,早在2022年便有消息稱,Model 3改款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零部件數量,降低生產成本。

可以預見的是,新款Model 3的成本進一步壓縮,將為特斯拉在新一輪價格戰儲備彈藥。

事實上,無論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掀起幾輪價格戰,馬斯克的目的始終只有一項,即占據更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當然,除特斯拉以外,其他車企目的也一樣。

現如今中國汽車市場不僅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同時還具備成熟供應鏈體系。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車企為了加速電動化,開始喊出“家在中國”、“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甚至開始將產品研發中心、工廠遷移至中國。

這也反映了,全球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視。因此,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將會愈演愈烈,或將中國市場打成全球價格最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低于國外或成為常態。

總的來說,真正讓中國消費者感到幸福的,并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本土車企的崛起,迫使特斯拉不得不選擇讓利消費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