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礦商業績“秒殺”車企

2022-09-07 10:17:12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上游鋰礦巨頭們的半年報,恐怕要激起不少動力電池廠商及車企的“仇富”之心。

近日,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雙雙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利潤大幅增長。其中,上半年,贛鋒鋰業實現凈利潤72.5億元,同比增長412%;天齊鋰業實現凈利潤103億元,同比飆升119倍。

01

礦商業績“秒殺”車企

猶記得7月下旬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大吐苦水,說自己在給寧德時代打工。當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在訴苦,稱上游材料漲價導致成本增加。

無獨有偶,8月底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也表示,電池上游原材料的大幅漲價令人不安,整車廠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都在為上游的礦主打工,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

半年報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國內各大上市車企中,上汽集團的凈利潤最高,為69億元,同比下滑48%。相比之下,寧德時代的凈利潤接近82億元,同比增長82%。也就是說,利潤最高的上汽集團也敵不過寧德時代,且上汽集團的營收還是寧德時代的近乎三倍。

不過,如果再看“鋰王”們的半年報,才知道誰是最后的贏家。尤其是天齊鋰業,上半年營收只有143億元,凈利潤卻高達103億元,同比增長119倍。贛鋒鋰業的營收則為144億元,凈利潤為72.5億元,同比增長超4倍。對比營收規模和凈利潤,無論是天齊鋰業還是贛鋒鋰業,都優于寧德時代,“秒殺”上汽集團等一眾車企。

從凈利潤率來看,天齊鋰業上半年超過72%,贛鋒鋰業超過55%,甚至超過了一向以利潤率超高著稱的茅臺(51%)。相比之下,車企的凈利潤率大多停留在個位數,有些甚至不到1%。也就是說,車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但產業鏈上的利潤大頭卻被國內外礦商拿走,這顯然不是一個產業正常的狀態。

02

去上游尋找丟失的利潤

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礦商業績飆升的背后,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正如陳虹所言:“在一年左右的時間,碳酸鋰價格暴漲10倍。”

不僅是車企,此前手頭無礦的電池廠商也承受著成本壓力,例如寧德時代。真鋰研究總裁墨柯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外電池大廠一般會與資源方簽訂長期采購合同,這樣無論是成本還是供應都比較穩定,而寧德時代此前很少簽長單,這就使得寧德時代之前一度因缺乏碳酸鋰而生產線部分停產,再加上碳酸鋰漲價太快,令其有些措手不及。“從去年到現在,寧德時代吃了很大的虧。因此,它一方面開始積極買礦,另一方面簽訂長期協議。”他說。

除了電池廠商開始積極買礦,車企也有所動作。近一兩年,特斯拉、寶馬、大眾集團、通用汽車、福特、Stellantis、雷諾、豐田等積極向上游投資,或簽訂長期供應協議,或直接入股礦業公司。

相比之下,國內車企主要還是更希望由電池廠商來解決原材料問題。“不過,慢慢也會有一些大的整車企業去考慮采取保障資源的戰略,去與資源方溝通,我認為這是一種趨勢。”墨柯告訴記者,“供應有保障,成本會更穩定,而成本穩定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很重要。”

事實上,不愿意再做“打工人”的廣汽集團已經開始下場造電池,并向上游延伸。今年8月下旬,廣汽集團公告稱,設立綠擎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同時,廣汽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計劃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 PACK 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池公司成立之前,8月中旬,廣汽埃安與贛鋒鋰業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合作范圍涵蓋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等。另外,去年12月,廣汽資本聯合上汽集團尚頎資本,共同投資九嶺鋰業,總投資額達3億元。可以預見的是,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和電池廠商到上游搶礦,從而爭奪在產業鏈中的利潤空間和話語權。(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