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汽車江湖“內卷”升級 熱門賽道持續吸金

2022-10-24 09:48:43來源:中國汽車報  

9月29日,普華永道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并購活動回顧及趨勢展望》。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已披露的并購投資總額累計超7707億元。2022年上半年相較2020年及2021年同期,總體呈增長態勢。

其中2022年上半年,伴隨支持性與規劃性政策逐漸落地、技術升級拉動產業價值攀升、市場需求尚具可觀空間等利好因素,相較2021年同期并購交易規模增速迅猛。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完成254宗境內外并購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額超1793億元。

熱門賽道持續吸金

2022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大型交易數量較2021年同期有所回落,降至25宗。從交易平均額來看,中型交易平均額較上年同期降幅22%,在三筆超百億元的重大交易推動下,總體平均交易額相較上年度抬升。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汽車行業并購交易頻發,戰略投資/收購階段投資相較其他輪次在數量和規模上均占有最大比重。

2022年汽車行業并購交易地區分布方面,廣東、上海、江蘇三地投資氛圍最為濃厚,交易數量均在30宗以上,這得益于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積累的整體產業優勢、政策扶持以及人才、技術的集中度與先發性。

從細分賽道來看,2022年上半年與上年同期相比,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制造領域的交易數量及金額均有顯著增幅。汽車零部件領域電動化汽車部件、自動駕駛等賽道風頭強勁,吸金熱度不減;整車制造領域受造車新勢力強勁入局以及傳統汽車廠商加速產業整合驅動,投資總量可觀;汽車后市場領域受宏觀環境影響交易增速放緩。

汽車零部件領域作為熱門賽道持續吸引各方投資者的關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數量達153宗,交易金額837億元。2021年相較上一年度在規模和數量上都有顯著增長,2022年上半年與2021年平均水平接近。2022年上半年,電動化汽車部件和自動駕駛依然博得資本青睞,投資金額分別為574億元及919億元。

整車制造領域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數量達31宗,交易金額658億元。前十大交易中,新能源汽車勢頭強勁。傳統燃油車廠商加速整合,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傳統燃油車市場發展態勢,產業間整合擴大規模優勢,而規模效應在議價能力、戰略調整的主動性等方面都為主機廠提供了更多支撐,或將為其業務分拆、布局新能源賽道提供更多可能。新能源汽車市場百家爭鳴,出現傳統車企背書的新能源品牌、登上主流舞臺的造車新勢力和跨界加入戰局的互聯網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汽車后市場領域并購交易節奏放緩,2022年上半年,交易數量達70宗,交易金額達298億元人民幣。但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或創新相關衍生服務,以及“互聯網+”等商業模式為其持續賦能,汽車后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政策引導、消費者認知轉變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相關配套設施也迎來重大機遇,在充電市場持續發力的同時,換電業務兼具補能速度快,更易緩解“里程焦慮”等競爭優勢,在技術升級的助力下脫穎而出。

擴大對外開放 自主品牌崛起是主因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表示,為迎接愈加未知的挑戰,掌握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至關重要,二者是支撐汽車行業參與者在快速演變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增加韌性、應對不可預測因素能力的主要來源。創新突破作為關鍵詞貫穿其中,將成為重要價值增長點,贏得資本市場青睞。

而Oliver Wyman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則指出,上述統計僅限于公開信息,事實上還有一些交易沒有對外公開發布過信息或者新聞,咨詢機構很難將其統計在內,也就意味著實際的交易量更大、更活躍。

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并購交易格外活躍,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原因在于中國車企經過產業升級以后,頭部車企增速明顯,規模快速增長之下資金充沛;與此同時,中國汽車行業整體實力在全球市場與日俱增,相對而言必然有一些尾部國際品牌面臨淘汰出局,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中國車企實力大增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近日吉利完成了收購英國超豪華品牌阿斯頓·馬丁·拉貢達國際控股7.6%股份的大動作。因為這次的收購動作,吉利有望成為阿斯頓·馬丁的第四大股東。雖然吉利的股東身份在阿斯頓·馬丁內部并不具備掌控權,但對于吉利產品技術、研發方面的突破和吉利更加國際化都益處多多。

吉利還曾經收購沃爾沃、寶騰汽車、路特斯等品牌,具備豐富的國際并購經驗。張翔指出,近年來自主品牌發展漸入佳境,但如果要自己培育一個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通過并購可以迅速將一個知名品牌掌握在手中,借此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并盡快走向國際舞臺。

張君毅則指出,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并購交易格外活躍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推動作用。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上半年規模相對較大的項目,如韓國起亞株式會社與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悅達集團簽署擴大投資協議;華晨寶馬被寶馬收購,目前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雙方各占50%的股份比例,都是擴大對外開放政策推動的結果。

加速行業轉型升級 投資趨冷或促更多交易

上市融資動態也反映出行業的新變化。上半年汽車行業IPO情況,創業板最得汽車行業企業青睞,12家上市公司中半數企業選擇登陸創業板。具體來看,上市企業多數來自傳統汽車部件,其次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分別為5家和3家,占上半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數量的66.7%。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借殼上市案例頻繁出現。6月11日,今年第三只中概股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有著“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之稱的能鏈智電(NaaS)通過與原美股上市公司瑞思教育合并,成功實現了美股借殼上市。無獨有偶,日前,美股上市公司華夏博雅發布公告稱,愛馳汽車擬借殼上市。該公司已與愛馳汽車的運營公司Aiways Holdings Limited達成合作,收購愛馳汽車所有發行在外的股權。

張君毅指出,多家企業借殼上市,意味著直接登陸美股的選擇之外,很多企業會考慮SPAC或者直接與上市公司合并轉型的方式登陸海外市場,這也是行業發展的新動態。

張翔認為,并購交易使優勢資源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加快了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行業企業數量變少,留存企業規模變大,符合國家提倡的產業發展總體要求。并購交易實現了優勢資源的重組,強強聯手,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我國自主品牌競爭力,也加快了本土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汽車行業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路谷春表示,回顧過去一段時間,政策、技術、需求三方面共同驅動汽車行業持續釋放增長潛力,吸引了各類投資者高度關注;展望未來,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型產業,還將繼續在低碳轉型、降本增效、技術升級等方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張君毅則指出,上半年的投資交易熱,特別是幾筆大型交易吸收了大量資金,可能會導致下半年一二級市場趨冷,股價或將下跌,加上部分企業的發展失速,這也就為明后年的大量兼并整合提供了機會,從而將進一步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速度。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