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2月經濟先行指標穩中有升傳遞積極信號 需求回升帶動制造業PMI上揚

2022-03-02 09:54:46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3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高于臨界點,制造業景氣水平略有上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6%,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六個月高于臨界點,非制造業總體恢復步伐有所加快。

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地實施,今年以來力度逐漸加大。PMI數據對經濟恢復情況具有比較重要的指向意義,備受市場關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2月份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數據均好于預期,預示著穩增長政策效果開始顯現,需求出現擴張跡象。但他同時表示,目前需求擴張力度還不夠強,需要關注服務業景氣度下滑以及企業間景氣度分化問題。

需求回升帶動制造業PMI上揚

考慮到季節性因素,春節所在月份的制造業PMI一般較上月會有所下降,但今年2月份制造業PMI較1月份不降反升,主要是源于需求拉動。

具體來看,2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0.7%,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表明節后制造業市場需求釋放有所加快。從行業情況看,醫藥、專用設備、汽車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4.0%。不過,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放緩,生產指數為50.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

企業預期也在繼續回暖。春節過后,制造業生產活動逐步恢復常態,近期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市場預期進一步提升,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7%,高于上月1.2個百分點,升至近期高點。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有所下滑的價格指數在近兩個月漲幅有所擴大。2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0.0%和54.1%,分別比上月高3.6個和3.2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漲幅擴大。

談及價格指數上漲的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期俄烏緊張局勢升級,直接導致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同時,2月份國內煤炭和鐵礦石價格上漲壓力也在加大。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也表示,今年以來,煤炭等基礎能源價格呈現上升趨勢,加上當前俄烏緊張局勢加劇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較快,帶動產業鏈中下游價格上漲。目前,管理部門已經針對煤炭價格問題推出了完善價格機制相關政策,預計將有效穩定煤炭市場價格。

基建投資加碼帶動建筑業景氣度提升

2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6%,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武威認為,這顯示非制造業經營活動有企穩趨升跡象。政策超前發力和春節因素共同支撐非制造業活動平穩運行。

具體來看,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比上月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服務業延續恢復態勢,但與往年春節月度相比,景氣水平偏低。分行業來看,受春節假日消費帶動,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快遞、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但零售、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居民服務等行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9.6%,比上月上升2.9個百分點,表明受節后市場逐步恢復以及扶持服務業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多方面紓困政策等影響,多數服務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較為樂觀。

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至57.6%,其中,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8.6%,高于上月8.9個百分點,建筑業景氣水平明顯提升。從市場需求和預期看,新訂單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為55.1%和66.0%,均高于上月,其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連續兩個月運行在高位景氣區間。對此,王青表示,建筑業景氣水平明顯提升,主要受近期穩投資加快推進,部分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和項目適度超前開展等因素帶動。

武威表示,根據Wind統計,截至2月10日,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已發行5416億元,占“提前批”專項債的37%。專項債提前發力為基礎建設投資提供了資金保障。多地基礎建設項目陸續實施,為基礎建設投資需求釋放奠定了基礎。

宏觀政策仍要加力提效

2月份制造業PMI數據顯示,我國經濟景氣改善程度超出市場預期,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顯現。但也要看到,需求擴張仍然偏緩,服務業、小微企業等生產經營還存在一定困難。

文韜表示,在供需兩端上升、經濟穩定運行的情況下,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對后市經濟運行有所擾動。一是基礎原材料價格較快上升。建議針對基礎原材料產業鏈全面做好補鏈強鏈工作,保障原材料市場穩定。二是小企業仍待繼續恢復。2月份小型企業PMI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至45.1%,連續3個月下降。三是勞動力結構性供應不足問題趨升。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勞動力供給不足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至16.8%,連續四個月上升。

溫彬表示,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加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促進服務業加快恢復,防范好內外部各種風險沖擊。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國內宏觀政策仍需要適度加大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動內需加快恢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慮復雜的內外環境,需要注重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協同配合,提升政策質效。(徐貝貝)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