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吉利要用五年越過“臨界點”

2021-11-03 09:09:03來源:汽車公社  

當《中國制造2025》成為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的汽車企業又該做出怎樣的規劃與決斷?帶著這樣問題,2025年儼然成了所有在局者面對轉型的一個重要節點,亦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從稚嫩邁入全球工業體系的一次關鍵轉折。

而身處產業洪流中的吉利汽車,佩戴著自主品牌領軍者的頭銜與徽章,必定要扛起這份責任,這份責任背后的價值和意義,不僅是為了這家企業的榮譽,更是中國品牌、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此前,“為中國汽車價值而戰”已經成為了吉利全面邁入4.0時代的全新思考,那么10月31日發布的“智能吉利2025”戰略中所表露的,則是其為當下串聯起未來所編織的一張致密大網。

表面上,正式發布吉利全球動力科技品牌“雷神動力”,以及“一張智能吉利科技生態網”和“三大智能體系”的構成,是智能吉利2025全域戰略布局的核心要點,然則,從"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國家發展方針中,吉利要做的是以之淬煉出一套屬于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活法”。

從第一輛自主研發的汽車下線至今,中國汽車已經歷了65年來的產業浮沉,趟過了被外資車企合圍的舊歲月。在這個覺醒年代里,中國車企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儼然到了一個將中國力量融鑄進世界先進制造業的窗口期。

對此,吉利一路走來,構建起了的自己世界觀,也愈發表露出對產業共創的殷切希望。“中國吉利”四字是自我蛻變的燙印,但更可期的是,從這一刻起,旨為中國力量的崛起,吉利言必行,行必果。

吉利的“神”來之筆

產業變革在即,無論未來將從何時重啟,吉利都勢在必行。這是一直以來,吉利向我們展示的決心。

可回顧這過去的幾年,當中國汽車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裹挾著向前,被疫情和國際形勢的多變所影響,一切都亟待重塑。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如何破局,又該如何守勢?

讓世界見證中國速度,曾是每一個中國企業時刻都在期待和為之努力的方向。事關技術的突破,吉利也從未停下。但站在這個起到承前啟后作用的時代交替風口上,吉利的故事顯然需要一個更為宏大的視角去續寫。

如今,吉利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創造超越用戶期待的智能出行體驗;打造科技引領型全球汽車企業;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集團“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使命和目標非常明確。

為此,從吉利全球動力科技品牌“雷神動力”的發布,開啟了吉利全面邁入動力科技電氣化的“動力4.0”新時代,到構建“一網三體系”全域戰略布局,實現智能汽車核心技術全棧自研,這是吉利為自身謀劃出的技術改革之路,想必也將撐起中國車企下一輪的進階征途。

要知道,僅是“雷神動力”產品矩陣中“雷神智擎Hi·X”這一模塊化智能混動平臺,就實現了43.32%的全球最高熱效率、DHT Pro三擋雙電機變速器、40%節油率、以及全動力域OTA,在動力、油耗、智能上都實現了全球領先。

同時,雷神智擎Hi·X串并聯均可用的特性,能令車輛既可直驅,又可電驅,保證更好的機械效率和轉化效率,從而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純電體驗。

總結起來,正如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瑞平所表示的那樣,“作為全新動力科技品牌,吉利雷神動力將遵循動力高效化、驅動電氣化、能源多樣化以及控制智能化的“動力新四化“戰略,構建全維度多元化更清潔的出行生態。”

既然混動不是單一的節油機器,而是對經濟性、動力性、舒適性和智能化的全面升級,那么雷神智擎Hi·X的出現,無疑將會開啟中國混動新紀元。

幾乎可以預見的是,當大眾全面轉向純電動,而僅僅只有日系品牌在混動領域深耕。在未來的5年里,吉利協同著一批中國品牌翹楚,包括長城、比亞迪們,從混動到純電動向日系和德系主流汽車品牌發動進攻,越來越懂用戶的中國品牌們,將不斷地迎來他們的光輝歲月。

20年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用“汽車企業造不出發動機,就像漁民打魚卻不會織網,不可原諒”的決絕,推動著吉利在自研道路上不曾回頭。20年后的今天,吉利雷神動力的發布,終如吉利所愿,領先科技普惠每一個人,并為每一個人帶來極致的智能低碳出行體驗。

面朝2025,雷神智擎Hi·X會是中國車企技術迭代的一個縮影,可對于吉利,從中看到的還是一個中國頂流車企該有的覺悟。

從被外資企業打壓和制肘,到逐漸在市場洗牌中殺出一條血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幾乎是有目共睹的。就像每一個秉承“生存就是最精彩的戰斗”的在局者,在自己立下重誓的領域,賭上尊嚴的那一刻,“超越”成了這個時代最常提及的名詞。而這就是吉利一次次刷新“中國技術領跑全球”的底氣。

德國有工業4.0,美國有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所以,背靠中國制造2025的大方向,“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提出,何嘗不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世界性汽車企業,最具代表性、且最具前瞻性的指導綱領和行業發展范本?

而下一個五年,吉利借“雷神動力”之名,選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技術領跑,邁入全新階段,是現已明確的方向。

那么,在這個向“智能出行科技型企業”轉型的臨界點上,當吉利汽車指出,“以智能架構為新基建,圍繞芯片、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和衛星網搭建端到端的自研體系和生態聯盟,驅動用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上的體驗不斷進化”的底層構型,是全維度推進“智能吉利2025”戰略高效實施的基底。

事關“智能吉利科技生態網”的暢想,以及由“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構成的三大體系提出,所促成技術更迭引發產業興替的腳步,勢必會如影隨形,并推動著中國汽車工業完成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質變。

與世界共享看得見的未來

都說,百年變局和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顯著上升。但顯然,對于吉利而言,“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兩大課題,一是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加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是每一個企業的責任和挑戰;二是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瓶頸仍未突破。

可,這就是機遇。

外界總在說,從收購沃爾沃開始,到深挖通訊、科技、教育等各大行業的潛力,吉利伸出的觸手是那么地“多而雜”。

可喜的是,在吉利“智能吉利2025”戰略發布會現場,淦家閱基于能源與環境的危機、工業4.0、萬物互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吉利汽車區分過往、鏈接未來所提出的“臨界點”一詞,恰恰就是在最合適的方式為這些喧囂之音做著解讀。

縱觀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從制造到創造,再到中國智造,從國內到走向全球的變化,已在意味著中國汽車開始踏上了在智能時代與外資品牌同場競技的新階段,而技術鴻溝的縮小,也一躍將中國車企推向了市場先發的高度。

不是吉利需要另辟賽道,從多維角度向世界證明中國汽車如何崛起,或是在下一時代有著怎樣的堅實基礎。而是在這個新舊交替的“臨界點”,用技術升維,實現中國品牌從量變到質變的進化,吉利在順勢而為罷了。

故而,前文所提及的“雷神動力”品牌也好,發布會上所細敘到的即將量產的中國第一顆7nm制程車規級SOC芯片、全新“換電出行品牌”、全球首個源于汽車行業,服務全行業的“吉利工業互聯網平臺Geega”等等。

這些集全球先進制造提升自我的“全球買買買”表象下,深藏著的不過是吉利行勝于言,期待從“價值取勝”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 服務滿意,全面領先”的智能出行科技型企業轉型,從而賦能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洞察力和行動力。

以一己之力,共領中國車企,將中國汽車工業帶進屬于強者的世界,無論收入All in研發,還是將一切共享,吉利未曾猶豫,也不會猶豫。

再者,當所有人都在議論,吉利在2025年如何“實現集團總銷量365萬輛,保持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第一,趕超主流合資品牌”的既定規劃,身為吉利汽車集團CEO的淦家閱卻在強調,“智能吉利2025”,就是要為用戶創造超越期待的智能出行體驗!為合作伙伴創造可持續的共贏價值!為吉利大家庭創造源源不斷的快樂價值!為生態環境創造永續發展的生態價值!與世界共享未來!

淦家閱和吉利一定深知,相較于一味地追求自我體量的擴大,“打造全產業價值鏈,創建中國汽車命運共同體”的期許,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吉利汽車的行動指南。

未來5年中,研發投入1500億元、實現自動駕駛的全棧自研、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產品、全面推進全球化進程、至2025年碳排放總量減少25%、數字化賦能商業模式升級、2025年實現EBIT達8%以上、3.5億股股權激勵員工······

所以,一共九大核心發展方向,看似是激進的《龍灣計劃》倒逼著吉利做出抉擇,然而,其意義遠比想象中的來得更為深刻,甚至每一個要點都值得細細品讀,而且九大核心發展方向相互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

一邊,《龍灣計劃》的提出,從研發投入、產品布局,全球化進程、人才培養等九個維度,全面保障“智能吉利2025”全域戰略布局高效落地,那另一邊,在中國車企尚未建立與全球頂級車企之間的直接競爭關系之前,以《龍灣計劃》為觸媒,吉利在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向上發展的征途上,不會就此止步,反而更主動地前進了一步。

站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的最前沿,中國車企沒有冗長的工業歷史做注腳、沒有所謂的行業文化來包裝。然而,從那句停留在發布會屏幕上許久的“關于執著,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才看到希望”的話語中,每個人都能讀懂些什么。

吉利不是一個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企業,更不是一個一路走來未歷風雨的“花架子”,它的堅毅和篤定,從董事長李書福到每位吉利人,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沒有人才就沒有技術,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人才和技術的不斷進化,正是吉利發展的內驅動力。”的產業覺醒,帶領著吉利走到今天。那未來,“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的起誓,“與世界共享未來”定當是吉利身攜中國汽車工業踏過“臨界點”的宣言。

2025年,靜待吉利,靜待它給我們講述這五年來,在中國汽車的產業版圖上,究竟是“誰在堅守,誰又在締造答案”的故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