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光谷太空稻豐收在望 曾于2020年5月搭乘航天器遨游太空

2021-09-08 10:29:48來源:楚天都市報  

“這些稻谷的種子曾經上過太空!”這幾天,在東湖高新區濱湖街張家灣村,望著300余畝太空稻翻滾起的層層稻浪,金廣農業負責人高雪剛十分喜悅。

再過一個月,這片稻穗顆粒飽滿、長勢喜人的稻田就將迎來豐收。本月內,該公司的另一批“太空種子”將返回地球。

高雪剛介紹,這300余畝稻田系該公司與武漢高農集團共同打造的航天育種示范基地,種植的“太空香稻”品種,曾于2020年5月搭乘航天器遨游太空。

今年6月1日和6月8日,300余畝的試驗田分兩次完成了“太空香稻”的播種。此前,這一品種已在湖北、海南兩地進行過一輪試種。“第一輪試種收割后發現,‘太空香稻’的直鏈淀粉含量明顯提高,口感軟糯度上有大幅提升,米飯自帶一股濃濃的香味。”高雪剛告訴記者。

太空育種究竟有哪些奧秘?他表示,種子登上太空后,在特殊重力、磁場、輻射等因素作用下,基因會發生異變,品質、口感將發生變化。目前,我國已有一批蔬菜、糧食、油料作物、花卉種子進入過太空。

“10月中旬將收割第一批,預計平均畝產800到1000斤。”高雪剛告訴記者,培育一個成熟的品種,通常需要經歷3輪以上的試種和品比。這批太空稻收割完成后,育種科研團隊將進行新一輪品比工作,篩選優勢品種投入到下一輪試種。

高雪剛告訴記者,本次進入太空的種子更加豐富,有水稻、玉米、油菜等多類品種。該公司計劃在中國種都大廈內組建湖北航天育種生物研究院,圍繞這些“太空種子”開展新品種研發,計劃每年生產出航天系列的親本種子30萬斤。

武漢高農集團負責人介紹,為配合做好航天育種工作,將通過規整田塊進一步擴大航天育種示范基地范圍,未來將有更多“太空種子”從光谷走向全國田間地頭。

據了解,張家灣村的這片稻田曾經是一片幾近荒蕪的旱地。近年,武漢高農集團通過規整田塊、修護水利設施、改良土壤、完善田間道路及修建其他配套工程,將其打造為育種試驗田。2020年,這片稻田首次嘗試種植常規水稻,平均畝產超過1000斤。(記者李博 通訊員李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