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這場降雨為何來得如此迅猛?

2021-07-13 08:04:06來源:科技日報  

7月11日傍晚,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京津冀地區遭遇強降水,多地降水突破7月極值。12日上午,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黃色預警。

這場降雨為何來得如此迅猛?華北雨季是否正式開啟?降雨還將持續多久?公眾應當如何防御?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對這場雨進行了全面解讀。

河北河南7個國家站日雨量突破7月極值,華北雨季由此開啟

張芳華表示,總體來看,截至12日9時,北京、天津北部和中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出現暴雨。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東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降水量250毫米以上),同時伴有8~10級雷暴大風,河北、北京局地出現冰雹。

從極端性來看,河北邯鄲、山西晉城和長治、河南濟源、安陽和鶴壁等局地降雨量220~342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102~125毫米);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共有7個國家站日雨量突破7月極值,其中河北雞澤(206.4毫米)和河南滑縣(211.7毫米)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

人們不禁要問,京津冀地區遭遇的這輪強降雨過程是否標志著華北雨季的開始?對此,張芳華回應,7月11日開始的這輪降水過程可以算作是今年華北雨季的開始。根據中央氣象臺的監測和分析,本輪降雨較常年平均開始時間(7月18日)稍微偏早一些。不過,往年出現在這個階段的強降水過程也并不少見。

暴雨+大風源自低渦系統帶來充沛水汽和不穩定能量

張芳華總結,此輪強降雨具有影響范圍廣、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伴有強對流和大風天氣、致災風險高等特點。

從成因上來看,這次強降雨過程受到深厚的低渦系統影響,低渦東側伴有強盛的低空急流,帶來充沛的水汽和不穩定能量,非常有利于產生強降水。低渦系統移動緩慢,降水時間較長,有利于累計降水量增大。此外,低空急流在太行山迎風坡輻合抬升,也有利于局地產生更強的降水。

“在這次過程中,大風天氣主要出現在低渦系統的東側和北側,以偏南風和偏東風為主。”張芳華介紹,正因如此,除了暴雨,京津冀多地還出現了8~10級大風。

成因在于,與低渦相對應,在地面是氣旋系統,其東側氣壓梯度大,有利于產生地面大風。同時,這次過程還伴有對流性雷暴大風。兩個原因疊加,導致這次過程大風天氣也非常明顯。

未來一周,華北、黃淮、東北仍處于降雨帶

截至12日12時,這次華北地區強降雨天氣已經向偏東北方向移動,強度也有所減弱。

預計12日至1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較強降雨、強對流和大風天氣。

12日,降雨主要位于華北北部和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并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和大風天氣,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陣風8級左右,最大可達10~11級。

13日,降水區將進一步向東向北移動,主要影響遼寧、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等地,強度進一步減弱。

預計14日至20日,華北、黃淮等地仍多降雨過程,其中18日前后降雨較強;此外,14日至16日四川盆地將有較強降雨。

未來一周,我國主要的降水帶將集中在西南地區東部至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呈西南-東北走向。南方地區,特別是江淮、江南、華南一帶天氣將以高溫少雨為主。

專家提醒,極端降雨天要減少不必要出行

張芳華提醒,馬上進入“七下八上”階段,華北東北降水天氣呈現增多趨勢,公眾需留意臨近天氣預報。

12日至1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較強降雨,局地并伴有雷電、短時強降雨、大風和冰雹天氣。其中北京西南部和北部、天津北部、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河南北部、山西東南部、遼寧東南部等地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高,河北東北部、河南北部、山西東南部等局地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高,需加強災害隱患點的巡查排險,尤其是山區,注意提前轉移危險地段群眾。公眾應盡量減少不必要出行,不要前往山區、河道、地質災害隱患區域。

強降雨造成路面濕滑、能見度下降、低洼路段積水,對交通、排水等城市運行保障將造成較大影響,需提前采取應對舉措。

這次過程伴隨雷雨和大風天氣,需做好樹木倒伏防范、室外搭建物和廣告牌加固、戶外高空作業安全防護等工作。農業生產需采取排水防澇、防風加固等措施,減少災害損失。(何亮 付麗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